【廣告】
為什么復合調味料的市場發(fā)展比傳統(tǒng)單一味型或單一功能的調味料發(fā)展要更快?這是因為復合調味料表現出如下特點:
產品個性化
傳統(tǒng)的調味品,中國傳統(tǒng)的調味品有油、鹽、醬、醋、茶。其中醬油、食醋、味精、食糖這些都是大品類,餐廳總是依靠求異來吸引食客,因此會不斷自己調配或者直接尋找特別的調味料。它的主要功能是增進菜品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感官需要,從而刺激食欲,增進人體健康。這些調味料基本都是復合調味料,以調味汁、調味醬、調味粉甚至以醬油、醋的面貌出現。在家庭烹飪方面,80后、90后求異的非主流已經成為主流消費人群,個性化的餐食追求,同樣是拉動復合調味料成長的重要動力。
(一)調味品行業(yè)百強統(tǒng)計整體情況
根據2014-2016年中國調味品行業(yè)著名品牌企業(yè)100強數據顯示:2014年(68家企業(yè))、2015年(75家企業(yè))、2016年(85家企業(yè))的總產量分別為739.1萬噸、838.8萬噸、926.2萬噸,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5%、8.5%、7.1%;總銷售收入分別為501.1億元、575.1億元、612.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2.6%、11.6%、6.1%。此外,資本市場以及調味品上下游的食品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利用資本實力,也紛紛進入復合調味料行業(yè)。2016年銷售收入的同比增長率,在多年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已降到個位數。
近三年,產量名的企業(yè)和排序均沒有改變,依次為海天、美味鮮、李錦記。銷售收入名企業(yè)沒有變化,排序出現了調整,2014年、2015年銷售收入名為海天、太太樂、李錦記,2016年調整為海天、李錦記、太太樂。
近三年,產量和銷售收入名企業(yè)變化不大,但企業(yè)之間差距較大,增長速度不一。2016年,名企業(yè)產量從228萬噸到20萬噸不等。千萬不要以為在菜里多放一些味精味道就能更鮮,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多放味精和少放味精吃起來的鮮度是差不多的。鶴山東古的增長速度快,為19%,山西水塔增長速度慢,只有0.72%;銷售收入從120億到10億不等,美味鮮增長速度快,為12.18%,有兩家企業(yè)出現負增長。
2016年,統(tǒng)計內的13家上市企業(yè)(含新三板),生產產量占統(tǒng)計總量的46%,同比增長率為8.2%,銷售收入占統(tǒng)計總量的38%,同比增長率為8.7%。
鮮味調料:提高鮮美調料
1.味精:大豆、小麥面筋、玉米淀粉、白薯淀粉為原料,經水解或發(fā)酵制成,分晶體與粉末
2.肌苷酸鈉:提高鮮美味,白色或無色結晶粉末,合成法與發(fā)酵法制成
3.烏苷酸鈉、胞苷酸鈉、尿苷酸鈉與肌苷酸鈉關聯(lián)物質
4.琥珀酸、琥珀酸鈉、琥珀酸二鈉:具有海干貝味道
5.魚露:以小魚做成醬油,增味、提香、提風味功能
酸味調料:
1.食醋:以糧食為原料,經醋酸酵素發(fā)酵釀制,調味、去腥、調香功能
2.檸檬酸:調味、防腐、酸度調節(jié)
香辛料:著香、賦香、矯臭、抑臭、辣味等功能,有辣味、苦味、芳香味等香辛料。
香辛料形態(tài)有整體式、破碎式、提取式。香辛料:胡椒、花椒、小1茴香、月桂、辣椒、丁香、砂仁、肉1豆蔻、豆蔻、草1果等
味精是烹調中常用的鮮味調味品,有固體味精和液體味精兩種。液體味精是未經煉成顆粒的味精原液,飲食業(yè)中以用固體味精為常見。據美國心臟協(xié)會估計,2010年全球有2300萬例心臟病、其他心腦血管相關疾病致死案例,可能與鈉鹽的過量攝入有關,占死于此類疾病案例的15%。味精的化學名稱叫谷氨酸鈉,由大豆、小麥面粉及其他含蛋白較高的物質,經由淀粉發(fā)酵法制成,除含有谷氨酸鈉外還含有少量的鹽,以含谷氨酸鈉的多少(、95%、90%、80%),分成各種規(guī)格。全國各地均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