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雙金屬復合管的制備方法——離心鑄造
工程實際中,有時要求管子的內壁或外壁具有防腐蝕性能等。有色金屬(如銅、鈦、鎳)、不銹鋼都是防腐蝕的材料,但純有色金屬管價格昂貴。如采用復合管,例如在普通鋼的外層或內層覆上一層薄的銅管,銅層的一面則具有防腐蝕性能,加之普通鋼又有較好的強度,故這種兩層金屬的復合管在工程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雙金屬復合管的制造技術繁多,主要有:離心鑄造法、熱擠壓法、冷成型法、熱膨脹焊接法、復合板卷焊法和復合法等。
1.離心鑄造生產(chǎn)雙金屬復合管
離心鑄造是將兩層金屬液依次澆入旋轉的錠模中,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空心雙金屬管坯或半成品,其后經(jīng)其他變形加工方法制成成品。
這種澆鑄工藝雖能一次形成空心管坯,但鑄坯質量不穩(wěn)定,如層間容易氧化、兩層容易混合、外層內表面鋼渣不易脫離等均影響銹坯質量,特別是當外層凝固溫度比內層低時澆鑄就更為困難。離心鑄造法可澆鑄直徑為lO~250mm的多種雙金屬復合管,在與冷熱變形配合時可生產(chǎn)直徑6-550mm、壁厚>1mm的成品。
拉拔復合法
形成機理:?將裝配好的內外管,通過一個帶有錐度的(通常錐度為1:25、1:50),輪廓外圓尺寸固定的模具,沿內襯管軸線拉拔前行。通過拉拔模具擠壓、擴張的方式,將內襯管在直徑方向復合到外基管的內表面上,并通過繼續(xù)擴張使外基管也處于彈性變形的范圍內。當外力去除后,內襯管呈塑性變形無法收縮,外基管處于彈性變形呈收縮趨勢,但受內襯管的限制,外基管內表面強力的嵌合在內襯管的外表面上,復合成形。?特點:①生產(chǎn)工藝比較簡單,價格較便宜 。② 復合管內表面圓整度好。
影響品質的因素:
① 由于外基管內表面形狀不規(guī)則,不平高度影響了模具輪廓外圓尺寸全行程的通過。
拉拔模具輪廓是機械加工的整圓,必須沿軸心線平行前行。模具與內襯管的材質為硬鋼于軟鋼,在拉拔擴張過程中,模具嵌入在內襯管內表面中。當外基管不規(guī)則的內表面影響拉拔模具通過時,會造成拉拔模具軸線與內襯管軸線形成夾角,擴大了模具輪廓直徑。當出現(xiàn)對稱的不平高度時,由于作用在拉拔模具上的力,在3600方向上是對稱的,這樣就會造成拉拔模具無法避讓。兩種現(xiàn)象都會使內襯管受擠壓處彎曲變形加大,造成拉拔模具輪廓處,切削內襯管表面,引起表面光潔度的破壞,甚至無法通過。這種狀況在復合較大直徑的雙金屬復合管時更為明顯。
為了保證表面品質和功效,通常采用減小拉拔模具輪廓尺寸,因此復合后的雙金屬復合管結合力小。通常僅為0.2~0.3MPa之間。
② 由于結合力低使得內外管環(huán)狀結合面間隙大,內襯管在管端焊接處將反復承受介質輸送過程中,壓力交變的扭動、折彎,致使連接處出現(xiàn)材料疲勞、開裂,導致耐腐蝕性能下降-(折翹現(xiàn)象)。
③ 由于內襯管沒有達到充分的塑性變形,內襯管內表面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產(chǎn)生的表面壓應力,達不到充分的體現(xiàn),表面壓應力幾乎沒有反映。此時,內襯管中直縫焊接處仍處于拉應力狀態(tài),因此內襯管表面整體,尤其是直縫焊接處,抗熱應力腐蝕能力下降。另外,采用拉拔工藝,拉拔模具呈直線運動,內襯管表面始終處于拉應力狀態(tài)。
雙金屬耐磨復合管焊接工藝
雙金屬耐磨復合管外壁采用普通無縫鋼管,通過離心成型工藝形成高鉻鑄鋼內襯復合而成。彎管外壁采用蝦米彎頭,內層選用高鉻鑄鋼,既具有高合金鑄鋼的耐磨性能,又能耐壓,又有較高的機械性能。
雙金屬耐磨復合管內襯合金材料中,硬度和耐磨性能是高鉻抗磨白口鑄鐵和合金耐磨鑄鋼(統(tǒng)稱為超硬耐磨合金)。高鉻鑄鐵的硬質相為M7C3型碳化物,其硬度達到HV1500~1800,因而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而由于這種Ka型碳化物的結構為棒狀,從而使其具有較高的韌性。并在傳統(tǒng)配料的基礎上加入了稀有金屬和碳化硼硬合劑,大大增加了傳統(tǒng)產(chǎn)品的硬度和耐疲勞性,使其耐磨性能優(yōu)于其他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