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不要在潤滑油中再次加入添加劑
潤滑油本身的構成部分是由基礎油和 添加劑組成的,其配方已經過多種測試和篩選 。表示,一般不建議在潤滑油中加添加劑,再加入 添加劑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降低了潤滑油原本的清潔和抗磨功能,而且還會增加油泥和積炭,影響 發(fā)動機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而且在這里提醒車主朋友們,在更換潤滑油的同時,潤滑油濾芯一般需要更換,這樣才能讓新更換的潤滑油發(fā)揮更好功效 。而不同品牌間的潤滑油產品是不可以混用的 。
來說說怎樣鑒別汽車潤滑油的好壞,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假貨魚目混珠,很多車主鑒別不出潤滑油的好壞,現(xiàn)在教您幾招 。
潤滑油理化性質:外觀(色度)
潤滑油理化性質:
外觀(色度)
油品的顏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穩(wěn)定性。對于基礎油來說,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顏色也就越淺。但是,即使精制的條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屬的所生產的基礎油,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對于新的成品潤滑油,由于添加劑的使用,顏色作為判斷基礎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標已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
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簡單、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shù)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大,含環(huán)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粘度指數(shù)
粘度指數(shù)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shù)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潤滑脂與潤滑油有何差異之處
相比之下潤滑脂與潤滑油有何差異之處
1、粘附性當摩擦部位處在靜止狀態(tài)時,潤滑脂能夠保持其原來形狀,不致受重力作用而自動流失,也不會在垂直的表面上滑落和從縫隙處滴漏出去。此特點對于停停開開或者不常開動的摩擦部位,對于補充潤滑脂材料非常困難的部位(例如天車空中作業(yè)潤滑部位),以及敞開式的或密封不良的部位是非常適用的。 當摩擦部位處在運動狀態(tài)時,潤滑脂不會像潤滑油那樣受離心力的作用而甩漏,也不會從密封不良的部位飛濺出來。一些滴油或濺油現(xiàn)象幾乎可以完全避免,這樣就可保證環(huán)境不受或少受污染,也可防止污染產品。此點對于像造紙、織、食品等工業(yè)尤其重要。
2、耐壓性潤滑脂在金屬表面上的吸附能力要比潤滑油大得多,并能形成比較堅固的油膜,承受比較高的工作負荷,這是由于潤滑脂內含有大量極性物質的結果。此外,將它作為基礎脂,當加入極性添加劑后,感受性也較潤滑油好。
3、使用溫度范圍潤滑脂的工作溫度范圍要比潤滑油寬。例如,通用鋰基潤滑脂可在-20~120℃溫度范圍使用,一般鈣基或鈉基潤滑脂也可在-20~60℃或-20~120℃下使用。但某一牌號的潤滑油則使用的溫度范圍窄得多。
潤滑油基礎油首要出產進程
潤滑油基礎油首要出產進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1995年修訂了我國現(xiàn)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首要修改了分類方法,并添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兩類基礎油標準。礦產型潤滑油的出產,重要的是選用佳的。 礦產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含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huán)烷烴(單環(huán)、雙環(huán)、多環(huán))、芳烴(單環(huán)芳烴、多環(huán)芳烴)、環(huán)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 生物基礎油(植物油)正越來越受歡迎,它可以生物降解而迅速的下降環(huán)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