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干燥收縮率小陶瓷的特點
黑泥的特點 1)可塑性好以泥料為例,它的液限為33.4%,塑限15.9%,指數(shù)為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制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單獨制成,再粘到壺體上后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藝;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再進行加工。而輪碾是利用碾輪和碾盤的相對運動將碾盤上的物料進行反復碾壓,同時還起到混合泥料的作用。這樣大的工藝容量,就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保證。2)干燥收縮率小陶瓷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約8%左右,燒成溫度范圍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3)黑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澤的外形,用的時間越久,把摩的時間越長,它就會發(fā)黯然之光。
黑泥原料的提純需要對原料礦物組成的不同特性來分析
黑泥原料的提純 原料的提純需要對原料礦物組成的不同特性來分析,在不改變泥質泥性的同時,采用一些科學合理的工藝。例如有的含鐵雜質不達到燒結溫度的上限一般不會顯露出來,我們可以在不影響陶瓷器外觀色澤的前提下,在燒結溫度的范圍內適當降成溫度,盡量減少雜點的產生。另外云母片燒成時收縮較小,在坯件燒成收縮的同時,可以把一部分云母片崩飛,故一般不必刻意剔除。以前一廠的“泥料”主要是指廠內沒有添加其它原料的泥料原礦的成料。但對于一些礦料中含有較多且大的云母片,可以根據(jù)其比重較輕的特性,對粉料中的顆粒和粉塵進行分離后,在顆粒料中去除。 云母片等雜質物的去除一般采用風簸法和水簸法。風簸法是借助適當?shù)娘L力,把顆粒中較輕的云母片及碎屑雜質物揚出,這種方法對落料時的速度和流量較難控制。水簸法也稱淘洗法,是利用云母片和一些較輕的碎屑雜質物懸浮在水中時比陶瓷顆粒沉降速度慢的原理,而將其快速漂出的方法。但這兩種方法對微細顆粒都會有一定的流失。
黑泥的造漿率和表觀粘度測定方法介紹
黑泥的造漿率和表觀粘度測定方法介紹 造漿率是黑泥顆粒在水中分散形成懸浮液,并且這種懸浮液的表觀粘度為15*10-3Ps·s時每噸黑泥造漿的立方數(shù)是衡量黑泥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計其選漿率公式是: 造槳率(m3/t)=水的體積(mL)/土的質量(g) 1/土的密度一般在測試表觀粘度時配制表觀粘度在10~25(*10-3Pa·s)范圍內三杯泥漿,經過攪拌靜止放置16h,再攪拌,測試粘度,然后在單對數(shù)坐標紙上標出三點的位置,進行連線,在坐標上求出表觀粘度為15*10-3Pa·s時的加土量。拖尾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顆粒軟化度不一,在制作時“明真”打來時將其壓碎,造成拖尾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