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這些灰膏加入糯米粉和黃糖后,將經(jīng)過45天左右的密封保存。這是讓灰膏發(fā)酵以及讓各種材料充分混合浸透,渾然一體。而糯米粉可以增加灰膏的黏性,糖用來吸水,控制干燥時間。灰塑之難,不在工具,而在選料、配料和時機的掌握。
山墻面的做法分為三線,三肚,下帶浮楚,即楚花。而一般的民居中忌諱使用“火式”山墻,而一般用在宗祠家廟,取家族興旺之意。線指的是模線,窄的為線條,寬的為板線。板線之間劃分出來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肚”根據(jù)題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花鳥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墻頭正中下方成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紋即使“楚花”。
當時,各行各業(yè)人士都拿出自己的東西捐給祖廟,禪城當時手工出名的石灣瓦也被放在了祖廟的屋脊上。20014年10月16日下午,廣州花都區(qū)灰塑文化產(chǎn)業(yè)邀到園玄中學給剛升初一的新生作《傳承灰塑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講座。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靈應祠大堂后面慶真樓的磚木結構改成了混泥土結構。據(jù)當時參加了修繕工作的梁詩裕先生說,當時動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修繕工作。 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設立禪城博物館,祖廟旁邊是關帝廟、媽祖廟等,后來才把它們拆了修建禪城博物館,因此用博物館的概念來評價祖廟是不準確的。1998年,慶真樓變成危房,加固后又重新使用。
輕巧通透
輕巧通透是潮州民居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是外表視覺效果不及中原地區(qū)之威嚴,也不及江南地區(qū)之俊逸。設于祖廟各處的陶塑瓦塑歷經(jīng)百年風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見其精良的制造工藝。無論是屋頂?shù)那€、檐角的舉翹、門面的布局、顏色的涂飾只要作一比較,就可以感受到潮州民居的特色。以色彩為例,北方喜上下均重,金碧輝煌,團花簇錦,顯得雍容華貴;江南喜用素色和黑色,顏色清純,
灰塑是廣東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jīng)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xiàn)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