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鍋爐搪瓷管空預器的防腐
在鍋爐搪瓷管空預器中,防腐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那么這些防腐工藝有哪些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1.改變鍋爐自身的溫度。提高低溫受熱面的壁面溫度,比如提高空預器的進風溫度或省煤器入口水溫,使大多數(shù)燃料的壁溫達到105℃,可避免或減輕腐蝕。
2.改變受熱面的布置方式。采用臥置管式空預器,在管外沖刷煙氣,管內流動空氣,可提高壁溫10~30℃。
3.改變傳熱方式。通常人們?yōu)榱耸褂幂^少的受熱面積,而又能得到較高的預熱空氣溫度,多采用逆流布置方式。為了避免低溫腐蝕,可改為順流傳熱方式或先順流后逆流的傳熱方式。均可提高空氣預熱器低溫段的金屬壁溫。
4.加強空氣預熱器的清灰工作。定期除灰可促進煙氣流通面積,減少煙氣阻力和受熱面腐蝕。方法是:先用5%的堿水浸泡,再用清水沖洗。加粗管徑效果會使防腐更理想。
5.利用防腐材料制作空預器。常用的有硼硅玻璃管制作和鑄鐵管制作的空預器,廣大用戶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
除了上述方式,防止空氣預熱器腐蝕、積灰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內容主要是防止鍋爐尾部受熱低溫腐蝕方面的一些常用對策,各單位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
搪瓷起源于玻璃裝飾金屬。古埃及早出現(xiàn) ,其次是希臘。4、如果搪瓷管空氣預熱器著火,如果處理了還是沒有效應的話,應該立即停止鍋爐運行。6世紀歐洲嵌絲琺瑯、剔花琺瑯、浮雕琺瑯、透光琺瑯、畫琺瑯相繼問世。8世紀中國開始發(fā)展琺瑯,到14世紀末琺瑯技藝日趨成熟 ,15世紀中期明代景泰年間的制品尤為著稱,故有景泰藍之稱。19世紀初,歐洲研制出鑄鐵搪瓷,為搪瓷由工藝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礎,但由于當時鑄造技術落后,鑄鐵搪瓷應用受到限制。19世紀中,各類工業(yè)的發(fā)展,促使鋼板搪瓷興起,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搪瓷的新紀元。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各種不同性能瓷釉的問世,鋼板及其他金屬材料的推廣運用,耐火材料、窯爐、涂搪技術的不斷更新,加快了搪瓷工業(yè)的發(fā)展。
如何正確使用搪瓷管空氣預熱器?
搪瓷管空氣預熱器在安裝結束需要對其調試合格之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2、搪瓷管外殼為金屬制成,金屬材料應禁止與酸性物料接觸,因為酸性物料與金屬接觸會產生氫,容易出現(xiàn)瓷“鱗爆”現(xiàn)象。對于一般的轉動設備,只要安裝符合設計要求,試運行總能順利完成,搪瓷管空氣預熱器的轉子及驅動裝置在試車中運轉情況良好。但吹灰器由于涉及到幾個部分的聯(lián)合動作,在調試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一些麻煩。
搪瓷管空氣預熱器上的吹灰器為懸臂式,也將其稱為單噴嘴吹灰器。工作時,懸臂上下擺動一次即均一個全行程,一個全行程由一個吹灰期和一個空行程期這兩個半行程組成。中國搪瓷管空氣預熱器在印度市場空間很大“三年前,印度一家風力發(fā)電廠在國內采購鋼材(2533,-9。對該爐,規(guī)定懸臂從上至下為吹灰階段,而從下返回到頂部為空行程。為此要求吹灰蒸汽切斷網(wǎng)在吹灰期開啟,而在空行程和停止運行期間都應關閉。但在試運行中,蒸汽切斷閥的啟閉狀態(tài)總與所要求的不相符合。后將吹灰器驅動電機電源作了改進,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搪瓷管空氣預熱器在正式投用時,應在鍋爐點火前,與強制鼓風機同時啟動。而在原立式普通鋼管管箱中,如有管子漏風,多采用將漏風的管子封死的處理方法,當漏風的管子數(shù)量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就會嚴重影響鍋爐運行,若整體更換管箱,會造成較較長的停爐時間,且浪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在運行中如因馬達事故引起轉子停轉,將會導致煙氣側的轉子受熱膨脹,嚴重時使轉子與空氣預熱器殼體的密封件接觸,使轉子不能再啟動。但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熱脹發(fā)生到影響轉子運轉時約需5-10分鐘,因此仍有一定的時間排故障。
運行中要正確調節(jié)煙氣和空氣的溫度,尤其是在冷態(tài)升爐和負荷變動時,要特別注意空氣預熱器的低溫腐蝕。為了防止金屬材料的劣化和內部火災的發(fā)生,搪瓷管空氣預熱器的進口煙溫應控制在4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