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性等10個特性來表示機器人的形象;另一個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個條件的機器可以稱為機器人: [3] ①具有腦、手、腳等三要素的個體; [3] ②具有非接觸傳感器(用眼、耳接受遠方信息)和接觸傳感器; [3] ③具有平衡覺和固有覺的傳感器。 [3] 該定義強調了機器人應當具有仿人的特點,即它靠手進行作業(yè),靠腳實現移動,由腦來完成統(tǒng)一指揮的任務。非接觸傳感器和接觸傳感器相當于人的五官,使機器人能夠識別外界環(huán)境,而平衡覺和固有覺則是機器人感知本身狀態(tài)所不可缺少的傳感器。

圖1-1 直角坐標型機器人 [3] a.結構簡單,直觀,剛度高。多做成大型龍門式或框架式機器人。 [3] b. 3個關節(jié)的運動相互獨立,沒有耦合,運動學求解簡單,不產生奇異狀態(tài)。采用直線滾動導軌后,速度和定位精度高。 [3] c.工件的裝卸、夾具的安裝等受到立柱、橫梁等構件的限制。 [3] d.容易編程和控制,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類似。 [3] e.導軌面防護比較困難。移動部件的慣量比較大,增加了驅動裝置的尺寸和能量消耗,操作靈活性較差。

這種辦法既能保證工藝要求,又可降低機器人操作臂的定位要求。 [3] (3)工作范圍 [3] 工作范圍是指機器人操作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達的所有點的集合,也叫做工作區(qū)域。因為末端執(zhí)行器的形狀和尺寸是多種多樣的,為了真實反映機器人的特征參數,所以是指不安裝末端執(zhí)行器時的工作區(qū)域。工作范圍的形狀和大小是十分重要的。機器人在執(zhí)行某一作業(yè)時,可能會因為存在手部不能到達的作業(yè)死區(qū)(dead zone)而不能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