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金屬表面處理--粉末冶金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是怎么的流程?表面處理是通過一種材料經(jīng)過加工轉化為另一種物體表面的方式叫表面加工,主要是為了提高物體表面的美觀感,金屬表面工藝處理還可以保護材料不受環(huán)境污染破壞,目前我們常見的有烤漆和電鍍兩種。
一、電鍍
電鍍是一種化學過程,它是在外界直流電源的作用下通過兩類導電在陽極和陰極兩個電極上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其生產(chǎn)工藝流程為:
電鍍工藝過程一般包括電鍍前預處理﹐電鍍及鍍后處理(鈍化處理)三個階段。
1、鍍前預處理
鍍前預處理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干凈新鮮的金屬表面﹐為最后獲得高質量鍍層作準備。主要進行脫脂﹐去銹蝕﹐去灰塵等工作。步驟如下﹕1 使表面粗糙度達到一定要求﹐可通過表面磨光﹐拋光等工藝方法來實現(xiàn)。2.去油脂﹐可采用溶劑溶解以及化學﹐電化學等方法來實現(xiàn)。第三步 除銹﹐可用機械﹐酸洗以及電化學方法除銹。質量、切削量:對于在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中材料損耗非常、加工非常耗時的零件,MIM在降低生產(chǎn)成本上極有優(yōu)勢。第四步 活化處理﹐一般在弱酸中侵蝕一定時間進行鍍前活化處理。
二、鈍化處理
所謂鈍化處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進行化學處理﹐在鍍層上形成一層堅實致密的﹐穩(wěn)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處理方法。鈍化使鍍層耐蝕性大大提高并能增加表面光澤和抗污染能力。這種方法用途很廣﹐電鍍后一般都可進行鈍化處理。
三、烤漆
烤漆一般分為粉體和液體兩種??酒岬奶攸c是使用性較廣泛,價格相對便宜??酒峁に嚵鞒蹋?
除油——除銹——水洗——中和——表調——磷化——水洗——烤干——色澤處理
噴漆前的所有工序都稱為前處理,其目的是為了得到良好的涂層,由于沖壓件在制造,加工搬運,保存期間會有油脂,氧化物銹皮,灰塵,銹及腐蝕物等在上面,若不去除將直接影響到涂層的性能,外觀等,所以前處理在涂裝的工藝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MIM如何選擇粘結劑
粘結劑是MIM技術的核心,MIM與常規(guī)粉末冶金方法相比的一個重要差異即粘結劑含量高。粘結劑的主要作用是充當粘結金屬粉末顆粒流動的載體以及成型后保持工件形狀。
MIM用粘結劑應滿足如下要求:
與粉末接觸角小,粘附力強且不與粉末反應;射出溫度范圍內(nèi)粘度變化不大,但冷卻時粘度變化速度快不易粘模;用量少,用較少的粘結劑能使混合料產(chǎn)生較好的流變性;
粘結劑的選擇十分關鍵,若粘結劑選擇不當可能產(chǎn)生以下缺陷:
粘結劑是怎么分類的?
一個實用的粘結劑一般由幾種組元組成,每種組元有各自獨特的功能,按照功能可以分為主要粘結劑、次要粘結劑和添加劑這幾種。根據(jù)粘結劑體系中主要粘結劑組元及其性質可以把粘結劑體系分為熱塑性粘結劑、熱固性粘結劑、凝膠體系和水溶性粘結劑以及特殊體系等。在小批量生產(chǎn)的情況下,粉末冶金齒輪的生產(chǎn)成本可能比傳統(tǒng)制造方法的成本高。
其中,熱塑性粘結劑應用最廣泛,分為石蠟基粘結劑、油基粘結劑、聚合物基粘結劑等。下表列出了幾種主要MIM粘結劑體系的優(yōu)缺點 :
熱塑性粘結劑一般由高分子聚合物、低分子物質以及必要的添加劑組成(石蠟基粘結劑、油基粘結劑等分類是根據(jù)低分子物質來區(qū)分的)。各組成部分作用如下:
高分子聚合物:黏度高,強度高,在注射后及脫脂過程中保持坯塊形狀低分子物質:粘度低,流動性好,脫脂過程中能在較低溫度下首先被脫除,在坯塊中留下連通空隙,有利于后期快速熱熔脂的進行添加劑:改善應力、降低粘度、增加潤濕性或潤滑性等
粉末注射成型技術彎道超車
粉末注射成型適用不銹鋼,鐵基合金,磁性材料,鎢合金,硬質合金,精細陶瓷等系列。所制備的零件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yè)、汽車業(yè)、兵工業(yè)、醫(yī)用器械、機械行業(yè)、日用品等領域。那么粉末注射成型和其他成形工藝特點的比較,哪個更具優(yōu)勢呢?
(一)與傳統(tǒng)粉末冶金工藝比較
粉末注射成型作為一種制造高質量精密零件的近凈成形技術,具有常規(guī)粉末冶金方法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同時有提高硬度耐磨性的優(yōu)點五、電鍍(Electroplating)電鍍: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腐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的一種技術。MIM能制造許多具有復雜形狀特征的零件:如各種外部切槽,外螺紋,錐形外表面,交叉通孔、盲孔,凹臺與鍵銷,加強筋板,表面滾花等等,具有以上特征的零件都是無法用常規(guī)粉末冶金方法得到的。
(二)與比精密鑄造比較
精密鑄造對于熔點相對較低的金屬或合金,精密鑄造也可以成形三維復雜形狀的零件。但對于難熔金屬和合金、硬質合金、金屬陶瓷、陶瓷等卻無能為力,這是精密鑄造的本質所決定的。另外,對于尺寸小、壁薄、大批量的零件采用精密鑄造是十分困難或不可行的。
(三)與機加工比較
傳統(tǒng)機械加工法,近來靠自動化而提升其加工能力,在效率和精度上有極大的進步,但是基本的程序上仍脫不開逐步加工(車削、刨、銑、磨、鉆孔、拋光等)完成零件形狀的方式。
機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遠優(yōu)于其他加工方法,但是因為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低,且其形狀的完成受限于設備與刀具,有些零件無法用機械加工完成。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①奧氏體:碳溶于r-Fe中的間隙式固溶體稱為奧氏體,常用A表示。相反的,粉末注射成型可以有效利用材料,形狀自由度不受限制。對于小型、高難度形狀的精密零件的制造,粉末注射成型工藝比較機械加工而言,其成本較低且效率高,具有很強的競爭力。MIM技術彌補了傳統(tǒng)加工方法在技術上的不足或無法制作的缺憾,并非與傳統(tǒng)加工方法競爭。粉末注射成型技術可以在傳統(tǒng)加工方法無法制作的零件領域發(fā)揮其特長。
粉末微注射成形技術
近年來,微系統(tǒng)技術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同時也對應用于微型工程中的三維微型復雜元器件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微型器件在具備滿足使用要求性能的同時,能夠實現(xiàn)規(guī)?;a(chǎn)。在金屬粉末冶金制品燒結中,燒結氣氛是影響燒結制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微系統(tǒng)中主要的元器件包括微型模具、用于傳感器和jia速器上的微型機械結構、生物傳感器、微型流體元件、微型反應器等。這些元器件形狀復雜、體積微小,采用現(xiàn)有的微型加工技術如微型切削、激光切削、硅刻蝕技術等,生產(chǎn)效率低,無法開展大規(guī)模生產(chǎn),而近年來在粉末注射成形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粉末微注射成形工藝為實現(xiàn)微型元器件規(guī)模化生產(chǎn)提供了zui具潛力的制備技術。
粉末微注射成形技術是指針對尺寸小于1微米的零件在傳統(tǒng)粉末注射成形技術基礎上所開發(fā)的一種成形技術,主要應用于連續(xù)制造具有微觀結構表面與微型結構的零件,其基本工藝步驟與傳統(tǒng)的粉末注射成形基本相同,所制備零件的表面質量與孔隙度可通過選擇原始粉末與適宜的燒結條件來控制。四、豪克能技術豪克能技術:利用沖擊能和激發(fā)能的復合能對金屬零件進行加工,從而獲得鏡面零件。與傳統(tǒng)粉末注射成形不同的是,粉末微注射成形為了便于制造微小結構,所選擇的粉末平均粒徑一般小于1~2微米;其次,由于粉末比表面積增大,需要粘度較低但有足夠強度的粘結劑,以利于微注射成形并避免生坯件脫模時損壞。另外,為了防止變形、裂紋及氣泡的產(chǎn)生,微注射成形技術對脫脂和燒結的工藝條件更加苛刻。
目前,國際上開展該技術研究的主要國家有德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和英國。綜上,單從技術領域來看前景一片光明,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有待開發(fā),從行業(yè)競爭角度,需要穩(wěn)定的行業(yè)技術人才,配套的優(yōu)質資源,以及專業(yè)的企業(yè)管理人才,不斷技術創(chuàng)新,優(yōu)化管理制度,才能立足于行業(yè)大潮中……。其中,德國開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國內(nèi)的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以及大連理工大學也在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如北京科技大學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適用于傳統(tǒng)注射成形機的粉末微注射成形用模具;并以羰ji鐵粉和鐵鎳合金粉為原料,在傳統(tǒng)注射成形機上成功實現(xiàn)了粉末微注射成形齒頂圓直徑小于1毫米的微型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