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傳統(tǒng)的扎木聶,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馬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在琴皮上方的琴面上,開有一個彎月形出音孔{扎木聶卡,意為扎木聶的嘴}。琴桿細長而中空,正面向下將桿身挖空槽,桿壁厚度以1.5厘米為宜,其上再粘以紅木指板,表面不設(shè)品位。置木制橋空馬,張六條羊腸弦或絲弦。
從古到今,扎木聶一直保持古撲的造型,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西藏等地的專業(yè)音樂工作者,在傳統(tǒng)扎木聶的基礎(chǔ)上,為了擴大音域,曾對扎木聶的設(shè)弦數(shù)量和定弦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革試驗。其間出現(xiàn)過四弦四音,五弦四音,五弦五音和六弦六音等多種嘗試。
裝飾海螺用于法事活動,有的法螺不裝飾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語稱為“東嘎葉起”,是藏傳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jīng)說法時吹奏的法器,又是樂器。作為法器的海螺多為白色,按佛經(jīng)說,佛祖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時聲音宏亮如同大海螺聲,響徹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海螺用于法器的歷史約有兩千多年。相傳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時,帝釋天等將一右旋白色海螺獻給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圓滿的象征,用于宣講教義,給人們帶去和平。有的法螺有裝飾,有的法螺不裝飾。裝飾海螺用于法事活動,由專門的司號僧吹響。法事活動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鑲金嵌銀,華麗無比,其中有名的是鑲翅法螺。不裝飾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復弦定音法
這種復弦定音法,我們還可以在中國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樂器中見到。比如新疆維吾爾族的郎諾歌謠四Rewab(其弦制為主奏弦兩弦一音g-g,演奏弦兩弦一音d-d)、北疆的五弦Tanbur(主奏弦兩弦一音G-G,伴奏弦三弦二音d-G-G)、六弦Rabab(主奏弦兩弦一音?f1-?f1,伴奏弦四弦三音d2?g?c1?c1),還有藏族的六弦扎木聶實際上亦為三組復弦,如此等等。
藏式馬頭琴諾爾丹的夜晚
靈感來自于藏醫(yī)傳統(tǒng)的熱浴療法,藏式熱浴是諾爾丹營地不可或缺的體驗項目,根據(jù)每個人對藥療和放松的偏好定制不同的草藥、香料和制法。
洗滌城市里的疲憊,諾爾丹營地做到了別有用心。
作為格魯派的核心寺廟,拉卜楞寺也是青藏高原上藏傳寺廟,如今超過1000 名僧侶在這里修行,18 間大殿和數(shù)百間僧舍錯落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諾爾丹營地的創(chuàng)辦人依旦夫婦就是在這里相識的。
諾爾丹的夜晚,并不是你想象中只有孤單的星河草原,圍繞著營地篝火,在藏式馬頭琴的伴奏下,聽五湖四海的朋友分享他們的傳奇經(jīng)歷,和藏民學一曲當?shù)氐母枨臀璨健?/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