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蚯蚓不會溶散,只要沒魚吃它就一直在鉤上,而對于很多釣友而言“只要鉤上有餌,就不需要換,甚至不需要頻繁提竿”。本身就不會霧化,你又不經(jīng)常提竿換餌,那么誘魚速度就慢,很多釣友心里總想著窩料可以誘魚,窩料確實也有一定的誘魚性,但比起一桿桿抽拉餌效果差太多了,野釣多以酒米打窩,而酒米特點是留魚性比較好,誘魚方面比較一般。
再舉個例子,大家釣魚都喜歡找老釣位,所以這次假設(shè)AB兩位釣友都找了平常出魚比較好、比較穩(wěn)定的一個位置,可是呢A釣友起了個大早,五點左右就到釣點了,剛好趕上了一波早口,打下窩沒多久就上魚。而B釣友由于睡懶覺,到九點多才抵達釣點,這個時間下桿本身就已經(jīng)錯過了上魚高峰期,沒口很正常,但他卻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看到自己的蚯蚓不如人家商品餌上魚多。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是偶然性因素,雖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特別是窩子里魚數(shù)量比較少時,你用商品餌入水有霧化,魚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就算一時不發(fā)現(xiàn),后面憑借散落在周邊的碎屑,慢慢也能找到釣餌。但蚯蚓沒有霧化,如果水底又不太干凈有一些水草的話,萬一掉到草縫中發(fā)現(xiàn)不了也是正常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魚“偏口”,比如說某個地方你一直感覺魚偏愛商品餌而不吃蚯蚓的話,那么有可能就是屬于偏口的情況。這個事怎么說呢,可能和地域、環(huán)境、釣友們的作釣習(xí)慣都有關(guān)系,比如說釣鯉魚大家都認為玉米粒好吧,但有些地方的鯉魚就是不怎么吃玉米,你掛個紅薯塊卻能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