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紅酒軟木塞制作過程中把樹皮放進加蓋的罐中用干凈的沸水煮一個小時。因為樹皮很輕,會浮于水上,加蓋能讓它全部都浸在水里。但蓋子也不是緊緊蓋住的,在煮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白色泡沫跑出來,它把樹皮中的很多雜質,灰塵還有單寧等煮出來了。水煮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讓樹皮變平整。剛剝下來的樹皮是扭曲的,經過水煮膨脹后,就自然變平整了。而水煮重要的目的,就是激發(fā)軟木的彈性,這也是它的精華所在。在水煮后1-3天就可以對軟木進行加工了。加工的過程包括篩選和切割。工人會根據(jù)樹皮的厚度和細膩程度將它分級,來制作不同質量的產品。接下來根據(jù)不同客戶的需要制作不同尺寸的軟木產品。如果是天然軟木塞,就是整塊從厚樹皮中直接切割出來;剩下的那部分木塊可以制作軟木片,再剩下的就被拿去磨成軟木屑。那些軟木屑通過機器和木屑分離開來,保證粘合在軟木塞中的都是軟木。然后粘合,分段,壓片,光滑切割,合成部分的拋光,軟木片拋光,聚合木塞就制作完成了。
淺談軟木塞基礎知識
早在中世紀末,擁有悠久釀酒史的歐洲人就開始使用天然橡木皮切割成的軟木塞來封瓶,這種軟木塞能很好地保證瓶內之酒呼吸通暢,延長葡萄酒的保存壽命。研究葡萄酒的人不少,但對于被稱為“葡萄酒生命衛(wèi)士”的軟木塞卻很少有人去研究。
制作天然軟木塞的原材料,是栓皮櫟的整張樹皮。根據(jù)葡萄牙軟木塞協(xié)會的生產標準,當栓皮櫟的樹齡達到25年(樹干直徑達到70厘米、樹高達到1.30米以上),才可以進行剝皮。栓皮櫟的樹皮剝離之后,又會再生新皮。每隔9年可再行采剝。需要強調的是:直到第三次采剝的樹皮(樹齡已經達到43年),才能用于制作軟木塞,前兩次采剝的樹皮只能用于制作其他軟木物品,比如絕熱、絕緣、防震、防濕、隔音等軟木物品。
軟木塞的基本功能是用來保鮮儲存葡萄酒。利用抽真空原理,使葡萄酒內處于真空狀態(tài),以達到保鮮儲存的效果。如果開瓶之后,拔出的軟木塞上沒有印字,那么一般來說,它是通用的一種木塞子。有些低端的木塞使用碎木粘合而成的,其中部分木塞上就不太會印刷文字。但這并不表面這瓶酒不是原瓶進口的酒。在國外,低端的紅酒,通常會使用這種碎木塞來降低成本。
軟木塞分類及優(yōu)劣
天然軟木塞已有千年的歷史了,但一個致命的缺陷在一直存在——它會使葡萄酒帶有壞木塞味。壞木塞的味道聞起來不清爽,像是雨水打濕了的報紙或紙板的味道,這種物質的來源是橡木塞內的消毒劑和沒有完全清除的霉菌的反應物,叫做TCA(),會導致葡萄酒品嘗起來平淡,的味道吞噬了果香和花香。葡萄牙木塞協(xié)會通過對2005年《葡萄酒觀察者》在加利福尼亞納帕舉辦的一場2800瓶的盲品葡萄酒的總結,報告說使用軟木塞會導致葡萄酒有0.7%到1.2%的腐壞率,甚至有人說有高達5%到10%的風險。
合成塞,一種橡膠制品,因外形和作用及其相似,是傳統(tǒng)軟木塞的常見替代品。但因其只能短暫的保持葡萄酒的時間(約18個月),裝瓶后需盡快飲用;雖避免了TCA的干擾,但有時會對葡萄酒留下一些化學橡膠的味道,因此對使用者和飲用者的印象平平。
螺旋塞,可以達到做好的瓶口密封效果,大大消除生產商和購買者對“木塞味”和氧化隱患的顧慮。的霍格酒窖曾做過一次30個月的研究實驗,對比了天然橡木塞、合成塞和史蒂文螺旋塞的使用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螺旋塞對比前兩種有著完全的優(yōu)勢,雖然它讓消費者失去了享受開瓶時的浪漫場面,但相比之下,這似乎遠比保持住葡萄酒的品質渺小得多,開瓶后能夠發(fā)現(xiàn)杯中酒可繼續(xù)演變的潛力、悠長的香氣和清爽宜人的曼妙品質,應該更具魅力。
玻璃塞,由玻璃和內側的一橡膠圈組合而成,同時避免了葡萄酒氧化和TCA的污染。該產品由2003年引入歐洲,采用的酒莊已經超過300家。但影響它推廣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高昂的造價和完全的手工封瓶——其每只的成本達70美分,且相應的灌裝設備并沒有在全球范圍內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