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玻璃溫室結構主要包括溫室基礎、溫室鋼結構和鋁合金結構等。
1.基礎分類 玻璃溫室基礎分獨立柱基礎和條形基礎兩種。獨立基礎可用于內柱或邊柱, 條形基礎主要用于側墻和內隔墻。
2. 設計要求 基礎在設計之前, 應對建設場區(qū)的地質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一是場區(qū)地質勘察報告( 用于重要的大型溫室項目); 二是施工現(xiàn)場測試( 用于一般項目) ;三是根據(jù)經(jīng)驗和附近項目的參考地質資料( 用于小型項目) ?;A設計時,除滿足強度的要求外,還應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和抵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 與柱間支撐相連的基礎還應具有足夠的傳遞水平力的作用和空間穩(wěn)定性。溫室底面應位于凍土層以下, 采暖溫室可根據(jù)氣候和土質情況考慮采暖對基礎凍深的影響。一般基礎底部應低于室外地面0. 5米以上, 基礎頂面與室外地面的距離應大于0. 1米, 以防止基礎外露和對栽培的不良影響。除特殊要求外,溫室基礎頂面與室內地面的距離宜大于0.4米。與溫室鋼結構連接的埋件均設置在基礎頂部, 埋件的設計也是基礎設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埋件與上部結構連接方式主要有鉸接、固結及彈性連接等方式, 根據(jù)連接方式的不同, 設計和構造方法也不同,但所有埋件必須保證與基礎的良好連接,并保證將上部結構傳來的力正確地傳給基礎。
當前我國的設施農(nóng)業(yè)溫室大棚主要是進行了番茄栽培和生菜的種植。番茄主要是采用巖棉或者是椰康的種植,并且采用水肥一體化的滴箭模式,由于巖棉或者椰康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并且種植環(huán)境了土傳蟲害的問題。水肥一體化種植是當前也是未來普及的種植模式,此種模式節(jié)水節(jié)肥,低碳。當前我國設施農(nóng)業(yè)種植者面臨的問題是,種植經(jīng)驗的的缺乏,因此當前我們的種植的產(chǎn)量一直在爬升當中,同時行業(yè)的種植管理者缺乏。因此我國的設施農(nóng)業(yè)剛剛入門,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業(yè)界的各位同仁們共同的進行努力。
玻璃溫室溫度的調控:
(1)保溫方式 通過適當降低玻璃溫室的高度,減小維護結構的表面積,減小溫室的散熱面積,有利于提高的溫度。對于覆蓋材料的選擇,則主要考慮覆蓋材料白天對太陽輻射能的透光性和夜晚對長波輻射的阻隔性。在覆蓋方式的選擇上,采用多層覆蓋的保溫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層覆蓋,我國長江流域一代塑料大棚近年推廣“三棚五幕”多重覆蓋保溫方式,這是利用大棚 中棚 小棚,再加地膜和小拱棚外面覆蓋一層草苫或厚無紡布,使該地區(qū)喜溫果菜能進行冬春茬栽培,顯著提高大棚利用率和增加經(jīng)濟。
(2)加溫方式 玻璃溫室及其他溫室設施的加溫有熱風采暖、熱水采暖、電熱采暖、輻射采暖等多種方式,其加溫效果、設備費用、運行費用具有很大差異。熱水采暖的效果穩(wěn)定,但一次性投資大,使用與大型智能溫室的供暖;熱風采暖的一次性投資大約只有熱水采暖的1/5,但運行費用較高,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塑料棚;電熱采暖的熱效率較高,但耗電多,主要適用于苗床的育苗;輻射采暖是利用燃燒取暖的方法,耗氣較多,僅適用于臨時輔助采暖。
(3)降溫方式 通過遮陽方法,減少進入溫室內的太陽輻射能,在夏季強光照條件下,遮光20%~30%,可使溫室內的溫度降低4~6℃。玻璃溫室配備內、外兩套簾幕系統(tǒng),采用外遮陽降溫的效果優(yōu)于內遮陽。通過蒸發(fā)冷卻的方式,增加玻璃溫室內的潛熱消耗,在高溫季節(jié)常采用噴霧降溫和濕簾-風機降溫,通過蒸發(fā)作用降低玻璃溫室內的溫度。這種降溫的效果,但玻璃溫室內的相對濕度相應增加,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除濕。此外,增加大功率的風機,可以增大玻璃溫室內的通風換氣量,對于面積較大的玻璃溫室,采用風機進行強制通風是有效的降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