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苗族銅鼓雕塑廠是世界各國古代民族用于軍事、祭祀、娛樂的工具。師宗壯大族的傳世銅鼓主要集中在與廣西接壤和與文山、紅河兩州交界的高良、五龍、龍慶三個民族鄉(xiāng)的村寨,這些苗族銅鼓雕塑廠多說是世代相傳下來的,也有個別購買的。據(jù)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我國是全世界珍藏古銅鼓多的國家之一,各級機構(gòu)共收藏了世界各種類型、各個時代的古代銅鼓1300多件。在這些古銅鼓之中,尤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發(fā)掘和收藏得多,約500多面,故廣西在國際上又被譽為“古銅鼓之鄉(xiāng)”。這面有云雷紋銅鼓的鼓面直徑為165厘米,高67.5厘米,重達300多公斤。另外,全世界古老的銅鼓也出在我國。據(jù)考察,云南的“萬家壩銅鼓”,是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它距今已有2600多年。苗族銅鼓雕塑廠多由青銅鑄成,鼓身和鼓面飾有各種精致的圖案和花紋,是考古和歷史學家研究古代民族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生活極為珍貴的資料。
石寨山型苗族銅鼓雕塑廠以云南省晉寧縣石寨山古墓葬群出土的銅鼓為代表的一類苗族銅鼓雕塑廠。這種苗族銅鼓雕塑廠與北流型銅鼓形制相近,鼓面大于胸,胸部較為平直,鼓面花紋精細,多為云雷紋、線紋和鳥紋等紋飾。時值公元前4世紀的戰(zhàn)國初期到公元前1世紀的東漢初年。流行于云南晉寧、四川會理、貴州赫章 、廣西玉林等廣大地區(qū)。 這種苗族銅鼓雕塑廠是萬家壩型銅鼓的繼承與發(fā)展,鼓面較寬,鑄造工藝也較精細,紋飾多樣,其中有 翔鷺羽人、龍舟競渡、瘤牛、剽牛祭祀和環(huán)形、同心、鋸齒等紋飾。反映了我國古代民族豐 富多彩的生活圖景,表現(xiàn)了銅鼓鑄造技藝日臻完善、進入了發(fā)展階段。 石寨山型銅鼓在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流傳。
敲擊苗族銅鼓雕塑廠伴隨歌舞,常常與祈年禳災(zāi)等祭祀活動密切相關(guān)。7米,一旦兩宮發(fā)生火災(zāi),便能夠起到阻隔火勢向兩廡及后宮蔓延的作用。我國歷代詩人墨客對南方少數(shù)民族敲擊銅鼓,載歌載舞賽神的情景有許多生動、形象的描繪。如唐代詩人溫庭筠在《河瀆神》中詠道:“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帳妝薄。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蔽宕~人孫光憲在一首《菩薩蠻》中寫道:“映叢祠小,越禽聲里春光曉。苗族銅鼓雕塑廠與蠻歌。南人祈賽多??头L正急,茜袖偎檣立。板浦幾回頭,煙波無限愁?!?/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