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設置外開中間扇和內開小扇,實現(xiàn)了擋糧門外開,在糧食入倉和出倉過程中能夠使用機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出糧效率。外開中間扇和內開小扇通過外置門軸連接的端面為相互配合的斜面;門扇角鋼端設為與角鋼配合的斜面,能夠很好地分散糧食壓力,減少門扇內置門軸和外置門軸承受的壓力,延長使用壽命;不必另外設置頂門裝置,結構簡單。通過設置鎖緊裝置,擋糧門鎖緊可靠,保障了儲糧安全。

傳統(tǒng)的倉房氣密性測試方法主要有壓力-流量平衡法(PQ實驗法)、壓力衰減法(PT實驗法)和示蹤劑濃度衰減法3種??紤]到操作的簡便性,采取壓力衰減法(PT實驗法)。將筒倉完全密封后用風機將空氣壓入倉內(正壓檢測),當倉內壓力達到550~600 Pa后停止打壓,用秒表記錄壓力從500 Pa下降到250 Pa的半衰期時間;每個筒倉氣密性檢測次數(shù)不應少于3次,并且每次測試均能達到倉房氣密性要求為止[3]。

筒倉在滑模施工中,因施工需要,會在筒倉壁上留有多個孔洞,這些洞孔在滑模平臺拆卸前如未經(jīng)及時處理,會造成筒倉漏氣、串氣的情況,影響筒倉氣密性。這些孔洞需空倉時逐倉檢查,發(fā)現(xiàn)有洞孔的記錄好洞孔位置,待進糧時,把糧食裝到洞孔的位置,采用摻入UEA微的水泥砂漿封堵。各熏蒸孔、測溫電纜孔等穿墻管在筒倉建造時均可采用翼環(huán)的穿墻管預埋,用聚氨酯的泡填實后,再用沙漿聚合物密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