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加固公司_加固工程_加固材料-前景建筑工程
混凝土梁破壞形態(tài)不同,加固措施如何做?我們通過對外粘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彎性能試驗結果的觀察發(fā)現,加固梁出現多種破壞模式,但是,無論發(fā)生何種破壞模式,加固梁具有兩個重要特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提高和延性降低。
FRP加固混凝土梁的破壞模式主要與原構件配筋率、FRP加固量、粘貼底膠質量以及錨固措施有關,在試驗中我們觀察到的主要破壞模式有下列幾類:
1、受壓區(qū)混凝土壓碎破壞Ⅰ
這類破壞的特點是受拉鋼筋先屈服,此后拉應力主要由FRP承受,當 FRP拉應變較高或接近極限拉應變時,受壓區(qū)混凝土隨后壓碎。這類破壞發(fā)生時,混凝土、鋼筋和FRP均得到充分發(fā)揮。
盡管加固梁與未加固梁相比,截面破壞時延性會降低,但梁的彎曲裂縫仍可以給予人們破壞征兆,此類破壞模式為加固設計的期望破壞模式。
2、受壓區(qū)混凝土壓碎破壞Ⅱ
這類破壞的特點是受壓區(qū)混凝土壓壞時受拉鋼筋沒有屈服,破壞時顯脆性。破壞主要與未加固前梁的配筋率、FRP加固量有關。當受壓區(qū)混凝土破壞時,受拉鋼筋沒有屈服,FRP拉應變較小,其高強性能遠遠未得到發(fā)揮,加固效率和經濟效益較低。
3、FRP拉斷破壞
如果FRP端部錨固可靠,當未加固前梁的配筋率較低,FRP材料的加固量不足時,發(fā)生FRP拉斷破壞。破壞的主要特點是受拉鋼筋屈服后FRP突然拉斷。
在FRP拉斷破壞前,裂縫條數較少,裂縫間距較大,跨中彎曲主裂縫開展較寬,鋼筋已達到屈服,荷載繼續(xù)增加,FRP拉應變增加較快,當FRP拉應變超過自身的極限拉應變時,在跨中附近FRP拉斷破壞。由于FRP是彈性材料,FRP拉斷破壞較為突然,屬于脆性破壞類型。
4、端部剝離破壞
這類破壞主要由于FRP端部區(qū)域界面的剪應力和正應力存在明顯的應力集中,當界面應力超過相對薄弱層的強度時,發(fā)生端部剝離破壞,一般情況下,由于膠層強度高于混凝土強度,剝離往往發(fā)生在混凝土表層,破壞后FRP 表面會黏附一層混凝土顆粒。發(fā)生這類破壞時,加固梁的承載力提高程度較小。
5、中部裂縫引起的剝離
這類破壞發(fā)生在遠離FRP端部的彎曲裂縫或彎剪混合裂縫處,并向一側端部發(fā)展。一般情況下,由于膠層強度高于混凝土強度,剝離往往發(fā)生在混凝土表層,破壞后FRP表面會黏附一層混凝土顆粒。
這種破壞主要由于彎曲主裂縫處的混凝土拉應力釋放,導致FRP與混凝土之間的界面應力集中,而當界面應力達到一個臨界值時,裂縫處發(fā)生剝離,隨看裂縫寬度的增加,剝離向一側近端部擴展。
6、膠層破壞
當結構膠黏劑質量較差時,端部剝離和中部彎曲剝離將發(fā)生在膠層界面,破壞時加固梁的承載力和延性非常低,這是FRP加固中不允許出現的破壞。目前規(guī)范中設計公式主要針對破壞模式,即受拉鋼筋屈服后,FRP應變基本達到設計值,然后混凝土壓碎,盡管這類破壞的延性與未加固梁相比降低很多,但是,在發(fā)生破壞前彎曲裂縫較寬,可以給出破壞的征兆。
對于第二類破壞模式,受壓區(qū)混凝土壓碎前受拉鋼筋未屈服,使得FRP的高強特性遠遠沒有發(fā)揮,加固效率較低,所以設計時應盡可能合理配置 FRP,避免這類破壞的發(fā)生。
對于第四、第五和第六類破壞形態(tài),通過構造措施和對結構膠物理力學質量的檢測加以防止。
鋼柱的加固
柱通常為軸壓構件或壓彎構件,結合其受力特點,應采用以下加固方法。
1、柱子卸荷法
必須在卸荷狀態(tài)下加固或更換新柱時,采取“托梁換柱”方法。
當僅需加固上部柱時,可以利用吊車梁橋架支托起屋蓋屋架,使柱子卸荷。當下部柱需要加固或工藝需要截去下柱時,可在吊車梁下面設一永性托梁,將上部柱荷載(包括吊車梁荷載)分擔于鄰柱(必須驗算鄰柱并加固之,也要驗算基礎)上。采用此法應考慮到用托梁代替下柱后,托梁將產生一定的撓度,迫使原屋架下沉,從而可能損傷與此屋架相連構件的連接節(jié)點。為此可預先在托梁上加臨時荷載,使托梁具有預先撓度。采用此法的順序是先加固鄰柱、焊接托梁與鄰柱、加臨時荷載!、焊接托梁與中柱、卸下臨時荷載!、加固或截去下部柱。
2、鋼柱加固法
(1)補強柱的截面。一般補強柱截面用鋼板或型鋼,采用焊接或高強螺栓與原柱連接成一個整體。
(2)增設支撐。增設支撐以減小柱自由長度,提高承載能力。在截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柱的穩(wěn)定性。
(3)改變計算簡圖,減小柱外荷載或內力。
(4)在鋼柱四周外包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可明顯提高承載能力。
3、柱腳加固法
(1)柱腳底板厚度不足加固方法
增設柱腳加勁肋,以達到減小底板計算彎矩的目的。
在柱腳型鋼間澆筑混凝土,使柱腳底板成為剛性塊體。為增加粘結力,柱腳表面油漆和銹蝕要清除干凈。
(2)柱腳錨固不足加固方法
增設附加錨栓。當混凝土基礎較寬大時采用。在混凝土基礎上鉆出孔洞,插入附加錨栓,澆注環(huán)氧砂漿或硫磺砂漿(孔洞直徑為錨栓直徑"加20mm,深度大于30d)將整個柱腳包以鋼筋混凝土。新配鋼筋要伸入基礎內,與基礎內原鋼筋焊接。
4、 柱加固承載力驗算法
負荷狀態(tài)下加固計算,重要的問題是加固后應力能否重分配,即加固后原有截面能否將原有應力分配到新補強的構件截面上去,如能重分配,新老荷載之和,可以平均分配給新老截面上,否則原有荷載仍由原截面承擔,新增加荷載由新老截面(即加固后總截面)平均分擔。
到目前為止,加固后應力重分配尚未為實驗所完全證實(至少在彈性階段),可是對靜載結構來說,當截面一部分進入塑性狀態(tài),應力終會重分配,所以計算中靜載結構可以新老截面共同工作原則來計算;當在動載結構情況下,塑性區(qū)很難形成,不考慮應力重分配,計算時將加固前和加固后的情況分別計算,然后求其總和。在卸荷情況下加固,就不存在上述問題。
卸荷狀態(tài)下,截面驗算按加固后總截面,并考慮加固折減系數,按現行規(guī)范計算,即按負荷狀態(tài)下加固截面作用靜力荷載的驗算公式計算,桿架桿件、梁也是如此。
你的房屋為何要加固基建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混凝土結構的抗拉強度低、受環(huán)境影響因素大等特點,導致在服役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裂縫、腐蝕等病害。結構加固,治理結構病害的專業(yè)醫(yī)生,能有效治理、改善結構病害,近年來正在越來越多的結構中發(fā)揮作用。
事實上,結構加固與我們并非遙不可及,我們平時經過的橋梁,與我們生活有直接關系的學校、醫(yī)院等,已經有很多經歷過加固改造。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許多都處于帶病工作的狀態(tài),更需要加固改造來滿足安全需求。
1、房屋為何需要加固
房屋病害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首先從混凝土自身性能的角度考慮,混凝土在長時間的服役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老化,如果所處環(huán)境較為惡劣,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強度會發(fā)生嚴重下降,混凝土開裂、剝落等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除此之外,部分房屋可能存在抗震等級不達標的情況,為防止房屋在來襲時坍塌,同樣需要進行加固處理。
另一方面,人為因素同樣會令混凝土結構受到損傷。改變結構功能時,比如說住宅改為商場等,必須要保證承載力能夠滿足新功能的要求,對于不滿足要求的結構就需要進行加固處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平時容易忽略的結構破壞,例如各種墻體、梁體開洞,扶梯、電梯的增設等,同樣會對結構產生損害。韓國三豐百貨大樓,不僅改變建筑使用功能,更肆意破壞結構,終發(fā)生坍塌,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也有過相關探討(大樓倒塌千人罹難,事件真相引人深思)。
房屋安全,僥幸心理切不可取。前段時間,上海浦東新區(qū)一則坍塌事故引起了業(yè)內的關注。當地一家超市二層局部發(fā)生坍塌,所幸當時超市人員較少,9人被掩埋其中,終造成6人受傷,2人。據調查,本次事故中,二層閣樓為商家私自建造,并用來堆放貨物,由于貨物對樓板造成了較大負擔且未進行加固處理,導致了此次慘劇的釀成。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若上述超市,按照標準的流程對房屋進行加固處理,或許此次悲劇就不會發(fā)生。而此超市,也僅是我國眾多私建亂建危房中的縮影之一,還有很多建筑正處于危險的狀態(tài)而沒有被發(fā)現或重視,因此,了解加固流程,及時治理病害結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2、房屋加固遵循流程
與新建住房一樣,房屋加固也存在專業(yè)的流程,只有嚴格執(zhí)行,才可保證房屋加固安全。
要注意的是,加固改造并非隨意而為,改造前應進行申報并得到審批以防違規(guī)建筑。房屋加固四大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不能舍本逐末,為了節(jié)約成本或節(jié)省工期而盲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