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壓榨將紙料從蒸煮鍋中撈出,放到木榨上,用木頭壓榨,并用鋼絲拉緊,一般要壓榨一天一夜,以除去大部分水份。6)抹灰把灶灰均勻地拌在構皮上,一小塊一小塊地拌,并用稻草扎起,每千斤料可扎出650 塊左右。7)二次蒸煮把紙料再放入蒸煮鍋中,頂上再蓋上灶灰,加柴燃燒作第二次蒸煮,3 個晝夜后頂上的灶灰變?yōu)辄S色,紙料則變成灰白色。8)二次洗滌將紙料搬出,放入水池或流水中洗,把灶灰洗去,并把料中污黑的雜質(zhì)揀出來。6)加堿蒸煮了2-3天后,把大堿(Na2CO3)加進蒸煮鍋中,蒸煮鍋上用草覆蓋,草上再加一層灰燼,繼續(xù)蒸煮2-3天,共6-7天。然后用手扭干一些。拷貝紙是一種生產(chǎn)難度相當高的文化工業(yè)用紙。拷貝紙薄有韌性,適合印刷多聯(lián)復寫本冊;在書籍裝幀中用于保護美術作品并起美觀作用。拷貝紙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可分單色、雙色、四色等各種顏色??截惣埵且环N生產(chǎn)難度相當高的文化工業(yè)用紙,該產(chǎn)品的技術特性主要為如下:具有較高的物理強度,優(yōu)良的均勻度及透明度,及良好的外表性質(zhì),細膩、平整、光滑、無泡泡沙、良好的適印性。硫酸紙質(zhì)地堅實、密致而稍微透明,具有對油脂和水的滲透抵抗力強,不透氣,且濕強度大等特點,能防水、防潮、防油、殺菌、消毒。經(jīng)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或木斷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nèi)加化學藥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jīng)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
臨摹印稿
初學篆刻我們都建議先從漢印臨起,打好基本功。先找到需要臨的漢印作品,然后將拷貝紙直接覆在漢印作品上面,拷貝紙較薄且透明,透過拷貝紙還是能很清楚的看到印稿的線條,用鉛筆將印的輪廓依樣畫出(如白文印可以用“雙鉤法”),然后將拷貝紙從漢印作品上移開,用毛筆填充線條,等描好印稿后,再用水印上石的方法,將印稿水渡到印面上。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文化比較發(fā)達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地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
敦煌出土大量古紙再次tui翻蔡倫是造紙術發(fā)明人。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有幾項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用毛筆將空心處填上墨,所用墨汁一定要濃,有利于下一步的水印上石。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img src="http://img3.dns4.cn/pic/161386/p4/20161115150952_5992_zs_sy.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