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配音員需要做的就是觀察廣告片中所要配的人物年廣告配音齡、身高、體態(tài)、精神狀態(tài)等等,從而確定要使用的音色。這一點特別需要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有人認為身材矮小的人聲音尖細,高大魁梧的人聲音渾厚。也有人認為又高又瘦有可能聲音又低又厚。但這些都不能一概而論,總會有個別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譯制類廣告配音的時候能參考一下演員原聲以求在音色上相接近。需要注意的是,音色并不是配音成功的關鍵因素,由于條件所限,很多時候配音員難以變換出多種不同的音色去適應各種各樣的人物。

準確。準確性包括正確的重音、恰當?shù)墓?jié)奏、合理的夸張以及與廣告文字風格相吻合的語氣。因此,廣告播音需要對聲音要素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和設計,以藝術化、角色化、個性化的聲音吸引和刺激受眾的感覺神經(jīng),以達到廣告?zhèn)鞑サ男Ч?。它可以允許咬字時不那么字正腔圓、用氣時不那么氣取丹田;它可以是瘦瘦的、松松的、嗲嗲的;氣息可以提著緊著,還可以憋著,可以全是實聲也可以全用氣聲;可以帶點兒港味兒,有點兒方言。此時,運用自己聲音的本色來播音,就可能達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這就需要把自己的聲音改變一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聲音“化妝造型”。

配音員之間合作配音時往往不是面對面的,比如在為一個愛情故事配音時,配音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分別錄制自己那一部分臺詞,然后進行技術合成。
面對對象的缺席,配音員需要更為真實而強烈的對象感。因此,除了對情感的把控,影視配音員之間還要將工作狀態(tài)中真實的“對象感”加以著重訓練。
那么怎么才能有對象感呢?
沒錯,就是想象力,你想象你的對象就在你面前,將自己的感情代入角色的情緒。如果實在想象力不夠豐富,那就用某些實物代替,比如拿來一支筆或者一個娃娃,把這些實物當作是你的對象,快速進行配音工作的狀態(tài),有說話的感覺那么就有了對象感。
“對象感”要求配音員配音時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及其反應,也就是從感覺上意識聽眾是哪些人及其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
“影視作品中,配音員合作本該通過真實碰撞而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火花,在長期的合作中形成奇妙的默契,但是,隨著影視錄音技術越來越先進,分軌錄音技術也跟著普及,未來的配音世界是散裝配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