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竹蓀種類
竹蓀是一種名貴的食藥兼用真菌,含有21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減肥、、降膽固醇和、以及等功效,堪稱當代理想的“”。
一、竹蓀的等級標準
竹蓀干品按大小、色澤和完整度進行分級、包裝,其分級標準如下:
1.
一級:長12厘米、寬4厘米,色白,完整。
2.
二級:長10~11厘米、寬3厘米,色稍黃、完整。
3.
三級:長8~9厘米、寬2厘米,色黃,略有破碎。
4.
四級(等外品):長7厘米以下,色深,有破碎。
按以級進行包裝,每25克或50克作1小扎,兩端用紅毛線扎緊,600克裝1個小袋,2小袋裝1個中袋(用聚乙烯塑料袋),4個中袋1個紙箱,箱內(nèi)襯一層防潮紙,然后用
羊肚菌出菇期的注意事項
羊肚菌出菇期的注意事項
溫度控制。羊肚菌子實體在10℃至18℃內(nèi)均能生長,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至15℃,溫度低于10℃或者高于18℃時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放緩。在平棚內(nèi)生長的羊肚菌子實體由于空氣流通好,出土較快。
光線很重要。光線對子實體的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子實體的發(fā)育階段,光線起到重要作用,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間,適度的散射光是生產(chǎn)羊肚菌必不可少的條件,羊肝菌子實體有向光性,往往是朝光線方向彎曲生長。
散射光的強弱對子實體的色澤也有一定影響,光線比較強顏色就比較深,光線弱則顏色淺,出菇期將光照控制在三分陽七分陰為適宜。
出菇階段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控制在50%-70%,這樣羊肚菌才能順利生長。除了土壤濕℃外,菇棚內(nèi)也要保持濕潤的環(huán)境,空氣相對濕℃在85%-90%時對出菇有利。
拱棚種植羊肚菌還要注意通風,羊肚菌是好氧真菌,足夠的氧氣是保證羊肚菌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條件,同時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高于0.3%,所以出菇期期間要在早晨,傍晚或陰天時適當打開一部分遮陰網(wǎng),給拱棚內(nèi)的羊肚菌子實體通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羊肚菌可以和雜草共生,日??梢圆蛔鲣z草工作,原因是鋤草難度較大,容易傷害到土里的菌絲,影響其生長。第二因為雜草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起到遮陰的作用,松土和鋤草一樣可能會破壞羊肚菌的菌絲,影響出菇。
當羊肚菌子實體的菌蓋表面充分伸展,顯現(xiàn)出羊肚狀凹坑的時候就可以采收了,不過羊肚菌子實體有的單生,有的同生,而且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guī)則的延續(xù)性,要隨長隨采,保證新鮮,在采收的同時,由于有許多子實體萌發(fā)或出土生長,要小心不要碰傷正在生長的子實體。
新型的香菇種植技術(shù)
新型的香菇種植技術(shù)
1、準備原料
35克多菌靈、1斤石膏、1斤過磷酸鈣、2斤糖、20斤麥麩、76斤木屑。
2、制作栽培基質(zhì)
(1)用0.2%-0.3%高溶液浸泡12個小時,或者用2%石灰石浸泡木屑12個小時。
(2)根據(jù)以上配方將培養(yǎng)原料混合均勻,然后按照1:1.3的比例,兌水攪拌后進行堆積,堆寬為1.2-2米,高為1米-5米,形狀為梯字形,長度要根據(jù)原料的多少和場地進行選擇,堆積大約26天左右,期間要將原料翻堆4-5次。
(3)在放入菇房前,將充分腐熟的培養(yǎng)料進行次消毒,放入菇房后,進行第2次消毒,這樣可以減少菇房、床架、培養(yǎng)料內(nèi),雜菌與害蟲的發(fā)生率。
(4)將消毒好的培養(yǎng)料用袋子裝好,可采用筒狀透明薄膜袋裝培養(yǎng)料,袋口要保留直徑為3cm的圓口,然后塞好棉花塞,方便后期接種香菇。
(5)將裝好的培養(yǎng)料用蒸鍋再次進行消毒,等待溫度冷卻至35℃左右時,便可移入接種室接入香菇,期間要避免將接種口靠近酒精燈。
(6)將接種好的培養(yǎng)料,放入溫度為25℃的培養(yǎng)室,相對濕度要保持在60%-65%,然后培養(yǎng)香菇菌絲,當培養(yǎng)料袋子表面顏色轉(zhuǎn)為黃色,就表示袋內(nèi)培養(yǎng)料菌絲,有40%左右轉(zhuǎn)變成了褐色,這時就可進行脫袋,之后上架進行催菇。
(7)在催菇過程中,可采取揭膜等方式加大晝夜溫差,這樣有利于香菇子實體的形成。
(8)當香菇子實體為70%-80%時,便可進行采摘,采摘時要避免損傷周圍菌塊和小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