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長葉,促進葉片早生快發(fā);苗肥宜早不宜遲,應(yīng)在黃花菜開始萌芽時追施,追施過磷酸鈣150kg/hm2、硫酸鉀75kg/hm2。薹肥。黃花菜抽薹期是從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入生殖生長的重要時期,此期需肥較多,應(yīng)在花薹開始抽出時追施,追施尿素225kg/hm2、過磷酸鈣150kg/hm2、硫酸鉀75kg/hm2。蕾肥。蕾肥可防止黃花菜脫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長采摘期,增加產(chǎn)量;應(yīng)在開始采摘后7~10天內(nèi),追施尿素75kg/hm2。同時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加1%~2%過磷酸鈣(經(jīng)過濾)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O于17:00后噴1次,對壯蕾和防蕾有明顯效果。 [6]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或地表濕度過大。采收后拔薹割葉集中燒毀,并及時翻土;早春松土、除草。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600倍液、50%代森鋅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凈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初侵染從葉尖開始呈現(xiàn)蒼白圓形小斑點,以后順葉邊緣逐漸向下擴展變黃褐色而干枯,濕度大時病部產(chǎn)生黑色霉狀物。病菌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產(chǎn)生的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溫暖多雨條件有利病害發(fā)生,植株長勢弱,栽種過密,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等發(fā)病較重。
褐斑病危害葉片,病部初生水漬狀小點,后變成淺黃色至黃褐色紡綞形或長梭形病斑,邊緣有一條非常明顯的赤褐色暈紋,再外層與健部交界處有一圈水漬狀暗綠色的環(huán)。病斑比葉斑病略小,一般為0.1~0.2厘米×0.5~1.5厘米,有時病斑愈合成不規(guī)則狀,后期病斑中央密生小黑點。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雨傳播,一般發(fā)生在6~7月。 [13] 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6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500~800倍液噴灑。

習慣上各種萱草的根入藥不分,而作為食用只用黃花萱草的花蕾。黃花菜有較好的健腦,功效,是因其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種物質(zhì)是機體中許多細胞,特別是大腦細胞的組成成分,對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能清除動脈內(nèi)的沉積物,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癥狀有特殊,故人們稱之為“健腦菜”。另據(jù)研究表明,黃花菜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含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復(fù),可作為患者的保健蔬菜。黃花菜中還含有效成分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為防治腸道癌瘤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