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a、40-60天大的幼鳥,特正是,身上羽毛已經開始生長,到60天左右,身上羽毛基本已經完全覆蓋全身,剩下前胸和頸部部分羽毛未完全長好。對于這個階段的幼鳥,每天喂食次數(shù)是3-4次,每5-6小時喂食一次,每次喂食23-28ml流質,食物稠度可以相對30天的時候適當綢一點,但不能處于半固體狀態(tài),也就是說用瓷更勺起來,傾斜30度不能流出瓷更的,就太綢了。到60天大的幼鳥,按天氣情況和室內溫度情況,可以開始改為籠養(yǎng),并在籠內添加樹枝,提供鸚鵡站立,籠內或者保溫箱內可以提供軟固體食物給幼鳥開始學習進食,軟固體包括:煮熟的米飯、瓜、發(fā)芽的豆類、新鮮玉米、蔬菜、去核的水果等。
怎樣才能買到合理價格的鸚鵡呢?同樣了解也是很重要的,就算同一種鸚鵡,因為不同的性質、不同產地,不同售賣地區(qū),不同年齡,不同亞種,也會有不同的價錢的,好了,說了那么多,下面說說具體操作吧。鸚鵡幼鳥的選購二、幼鳥選購篇幼鳥的選購方法,由于幼鳥的性質不同,運輸情況不同,所以選購方法上會有差別,一般幼鳥大致分鸚鵡和人工繁殖鸚鵡2種,人工繁殖的鸚鵡,由于很多都是由進口繁殖場繁殖,而繁殖場本身具有專業(yè)的防疫和飼養(yǎng)管理,所以幼鳥的身體健康情況相對來說是比較有保障的(這里姑且不論人工繁殖的運輸和假人工鳥的問題),所以選購時,注意的事項相對沒有幼鳥那么多,那么麻煩。而市面的大緋胸、小緋胸、亞歷山大,都是鸚鵡,鸚鵡在自然界可能會有受傷、傳病等各種情況,所以選購時候要十分留意。1、盡量在鳥販一到貨就去挑,別等賣剩下1、2個才去挑。
01,注意喂食的溫度鸚鵡的養(yǎng)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和傳統(tǒng)的家禽以及寵物養(yǎng)殖還是存在不小差異的,比如在喂食的時候鸚鵡就會對食物對飲用水有一定的溫度要求,我建議養(yǎng)殖戶朋友在喂養(yǎng)的時候盡量讓食物和飲用水溫度保持在四十度左右,這個時候我們養(yǎng)殖戶朋友可以用手測試一下水溫,感覺稍微有些熱量就可以了,如果食物和飲用水的溫度相對較低的話會影響到鸚鵡的正常采食,并且還容易引發(fā)等問題。
望中的小伙伴也許不知道哪種鸚鵡比較適合自己飼養(yǎng),其實這還是其次,不如先想清楚自己是要飼養(yǎng)手養(yǎng)鸚鵡跟籠養(yǎng)鸚鵡,雖然樣貌和價格相差無幾,但性格和互動性卻天差地別!簡單來說,手養(yǎng)鸚鵡不怕人,可以玩耍甚至放飛,是可以互動的寵物鳥。而籠養(yǎng)鸚鵡非常怕人,見到人就叫個不停,強行拿在手上還會咬人,只能在籠子里作為觀賞鸚鵡。
手養(yǎng)鸚鵡,顧名思義就是主人親手養(yǎng)大的鸚鵡,一般是出殼10天左右的鸚鵡幼鳥,從親鳥的繁殖箱中拿出來,用鸚鵡奶粉飼喂。這種方法養(yǎng)大的鸚鵡大多數(shù)十分親人,會飛手,和主人玩耍,是鸚鵡飼養(yǎng)的。當然價格會比籠養(yǎng)鳥稍微貴一些,畢竟是吃奶粉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