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蚯蚓人工養(yǎng)殖取得高產關鍵
按蚯蚓個體的發(fā)育階段而給予不同的養(yǎng)殖管理,是蚯蚓人工養(yǎng)殖能否取得高產的關鍵。傳統(tǒng)的“幾世同堂”混養(yǎng)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無法分 別大?。撼^佳收獲期的成蚓,來不及采收,浪費餌料和養(yǎng)殖設備;未到佳收獲期的幼蚓,采收了則降低產量,人工分揀又增加勞動強度。人 工養(yǎng)殖時,須建立專門的種蚓池與生產蚓池。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萬條。
增殖型灘涂放養(yǎng)是從增殖資源的角度開展工作的
增殖型灘涂放養(yǎng)是從增殖資源的角度開展工作的。據報道山東和遼寧在一定范圍內的自然海區(qū)(潮間帶)人工放養(yǎng)即將潛沙的海蚯蚓幼體,增殖海蚯蚓,起到了提高產量50-75倍的可喜成效,方法也很簡單,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都非常顯著。育苗時不鋪沙,放苗養(yǎng)成則要鋪粗沙30厘米左右。每日,投餌2-3次,配上充氣。如此只要供水及時,溫度適宜,密度合理,餌料合適,只需半年即可養(yǎng)成商品,產量一般為每坪10公斤(約合3公斤每平方米)。
一個星期后,覆到中央老床土上,蚯蚓開始取食新料后,打平
一個星期后,覆到中央老床土上,蚯蚓開始取食新料后,打平。等新料取食一半后又如上法加一次新料。晴天10點鐘后把覆蓋物減到薄程度,讓太陽能曬到料床上,下午4點鐘后再蓋上。覆蓋物要求下層是10厘米厚的松散稻草或野草,上面用草簾或草袋壓緊,再蓋薄膜。灑水時,選晴天中午用噴霧器直接噴到料床上,保持覆蓋的稻草干燥。提取蚯蚓時,做到晴天取室外床,雨天取室內床。雖然冬天蚯蚓長得慢,卻因后備蚯蚓群多,也不會影響冬季成蚯蚓的提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