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錨索錨桿的制作與安裝
每根鋼鉸線的下料長度=錨桿設計長度+腰梁的寬度+錨索錨桿張拉時端部超小長度(與選用的千斤頂有關)。
下料長度=錨桿設計長度+1.1m。
鋼鉸線自由段部分應滿涂黃油,并套入塑料管,兩端綁牢,以保證自由段的鋼鉸線能伸縮自由。
捆扎鋼鉸線隔離架沿錨桿長度方向每隔1.5m設置一個。
錨索錨桿的安插
錨索錨桿加工完成,經檢查合格后,安裝前小心運至孔口。入孔前將4'鍍鋅管(作注漿管)平行并入一起,然后將錨索錨桿與注漿管同步送入孔內,直到孔口外端剩1.1m為止。如發(fā)現(xiàn)錨索錨桿安插人管內困難,說明鉆管內有粘土堵管,不要再繼續(xù)用力插入,使鋼鉸線與隔離架松散,而應把鉆管拔出,清除出鉆孔內的粘土,重新在厚位鉆孔到位。
錨桿一般按照是否施工預應力可分為預應力錨桿和非預應力錨桿。預應力錨桿由自由段和錨固段組成,一般采用鋼絞線作為錨桿桿體。施工流程上應先成孔,其后放置錨桿桿體,之后進行錨桿漿體的施工,漿體施工完畢并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之后,對鋼絞線進行張拉施工預應力。由于預應力錨桿需進行張拉的程序,錨桿在下層土方開挖之前便可提供支護錨固力,因此該類型錨桿具有控制變形能力強的特點,而且前期的張拉工序能預先檢驗錨桿的承載力,質量更容易獲得保證。預應力錨桿施工工藝相對復雜、施工造價相對較高,但具有承載能力高、控制基坑變形能力強的特點,適用于對周圍環(huán)境保護要求較高、開挖深度較深的深基坑工程中。
錨桿的懸吊作用
錨桿與巖體粘結在一起,提高了巖體的整體性,改變了巷道表面巖體的受力狀態(tài),由二向受力狀態(tài)轉化為三向受力狀態(tài),提高了巖體的承載力。
對不穩(wěn)定巖層起著懸吊作用。由于預緊力的作用,形成壓縮巖粱,阻止了層狀巖體的離層作用,增大了巖層間的摩擦力,與錨桿本身的抗剪作用一起,阻止巖層間產生相對滑動,提高了巖層的承載能力。變“被動支護”為“主動支護”棚式支護,等待圍巖變形、破碎后支撐,承載。
錨桿支護利用錨固劑、桿體、托板及各種構件或噴層,給圍巖一定的支護強度,與圍巖共同組成支護體系,并且隨圍巖變形,支護力不斷增加。
特點
工作面上下端頭設備多,空間狹小,割煤時被打彎、打斷的錨桿會變形的十分嚴峻,人工收回是很困難的,運送的過程中還易發(fā)作碰、刮、擦傷人員以及損壞電纜電線等事端,運用該設備收回的錨桿會垂直無缺,變形小,無曲折,便于人工轉移和裝車。
巷道圍巖的硬度決議著支護作用的發(fā)揮,假如圍巖較軟,就會呈現(xiàn)變形的情況,然后就會使巷道的保護較困難;假如圍巖硬度很強, 天然圍巖的負荷才能就強,巷道的穩(wěn)定性就相對高,這樣的巷道就好保護。巷道圍巖的硬度其實就決議著圍巖的負荷才能,負荷才能強硬度就滿足,因而保護的作用就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