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球化劑怎么選?
1、含鎂量4%、5%、5.5%屬于低鎂球化劑,RE在1%-2%之間,多用于中頻爐熔煉、低硫鐵液的球化處理。它具有球化反應和緩、球化元素易于充分吸收的優(yōu)點。
2、含鎂量6%、7%屬中鎂系列球化劑,多用于沖天爐、電爐雙聯(lián)熔煉,或中頻爐熔煉珠光體型鑄態(tài)球墨鑄鐵鑄件。根據(jù)鑄件壁厚和原鐵水含硫量,確定合適的球化劑加入量,適用范圍廣,球化處理工藝寬泛。
3、高鎂系列球化劑,適合沖天爐熔煉、含硫量0.06%-0.09%的鐵液,加入量在1.6%-2.0%之間。
4、低鋁球化劑使用于容易產(chǎn)生皮下氣孔缺陷的鑄件,以及對鐵液含鋁量有要求的鑄件。
5、低硅球化劑適用于使用大量回爐料的鑄造工廠;鎳鎂球化劑則用于高鎳奧氏體球墨鑄鐵。
球化劑有一種常見的作用就是鑄鐵作用,在我們?nèi)粘hT鐵作業(yè)過程中,需要對球化劑的應用特點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更有效應用球化劑,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影響球化劑應用的因素,大家在應用的時候可以加以利用和參考。
影響球鐵組織中珠光體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凝固組織特點、通過共析區(qū)冷卻速率、碳硅含量、合金元素種類和含量等。凝固組織中石墨球少、尺寸大,不利于碳的充分擴散,有利于增加珠光體,減少鐵素體;奧氏體含炭量高、鑄件冷卻速率大都有增加珠光體的傾向。
選用含有銅、銻或鎳的球化劑或在鐵水中加入銅、銻、鎳、錫等元素,都可以穩(wěn)定珠光體組織。而對于鐵素體球鐵一定要控制這些元素的含量,另外,由于稀土元素增加鐵水的過冷傾向,生產(chǎn)鐵素體鑄件時,適宜選用稀土含量低的球化劑。
球化劑的粒度是影響反應速度的一個重要因數(shù),需要經(jīng)過用戶允許。稀土鎂硅鐵合金是由硅鐵、鈣、鎂、稀土等經(jīng)熔融配置而成的合金,是一種良好的球化劑,有較強的脫氧、脫硫的效果。球化劑粒度大小主要與一次處理的鐵液量有關(guān)。此外還與鐵液包形狀、球化劑覆蓋程度,以及鐵液溫度等諸多因素有關(guān)。一般而言,粒度過大易引起早爆和漂?。涣6冗^小, 在鐵液溫度不足時,極易結(jié)死包底。以上兩種情況,都影響球化劑收得率,影響球化的穩(wěn)定性。注意尺寸太小特別是粉狀球化劑在生產(chǎn)中是不能應用的。一般情況下,超標的球化劑量應小于10%。
化學成分測試:
合格的球化劑不僅外形致密、無夾雜,而且化學成分的含量和均勻性也很好。
除了對球化劑中稀土、鎂、硅、鈣等元素的常規(guī)分析外,合金中MgO的分析常被制造商和用戶忽視。5、球化劑的密度、沸點均低于鐵液,密度小能夠在鐵液中自動上浮,沸點低于鐵液處理溫度,鎂能在該處理溫度下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有自攪拌作用,從而改善球化效果。這也與缺乏統(tǒng)一的MgO分析標準有關(guān)。對同一種合金,不同廠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對合金成分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這就要求合金制造商和鑄造用戶達到統(tǒng)一的驗收分析標準來共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