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此外,在花圈中央空間也常裝飾花朵、綠葉、紗巾、綢帶等。為了便于放置,花圈還常帶有支架,支架上也適當加以點綴。用于祭奠活動的花圈,要披掛挽聯及安上“奠”字。
小斂奠是小斂時在室內進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兩端是牲的左右兩髀,內側是左右兩肩,再向內是兩脅,帶有脊骨的肺放在中間,牲肉都倒扣著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斂奠是大斂時進行的奠祭。祭席設在室內西南角,席面朝東。俎上的食物,魚頭朝左,鰭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條魚;臘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設豆,右邊是盛菹的豆,左邊是盛肉醬的豆,菹豆南邊是盛栗脯的籩,栗東邊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東邊,再往東是魚俎。臘肉單獨放在兩俎的北邊,醴、酒放在栗籩之南。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
8.紅筷子(一雙):并骨合葬時一雙擔在兩個骨灰盒之間,意為連心橋,在來世還做夫妻;9.紅布(三尺長二塊):包骨灰盒一塊,包墓碑一塊,安葬后包在墓碑頂部,如同蓋房上梁系紅繩;10.遮陽布:一塊白布七尺11.引魂幡(合葬紅色、單葬粉色):引鄰故者到達安息地;12.白手套(一副):由故者長子或長孫戴紅手套捧骨灰盒安葬;13.引魂雞:(一只):可用活公雞,也可用人工制作羽毛雞,抵達墓地后放生;14.活魚(紅色七或九條):安葬完畢后到水里放生;15.紅蘿卜(一個、用紅紙包好)
此外,帶根的高粱桿在農村比較多,便于喪家就地取材。兒孫用柳木做哭喪棒,一方面因為“柳”與“留”諧音,有表緬懷、挽留的寓意;另一方面沿襲古代“柳”送別的寓意,宋代詞人柳永在《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钡拿枋?,意在表達送別時難以割舍的情懷。上述四種哭喪棒材質,究竟用哪一種好呢?想準確回答這個問題,著實有一定難度,畢竟各地喪俗不同,哭喪棒取材條件也不相同,斷然說某種材質的好,是不嚴謹也不科學的。我們還是本著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依當地習俗選擇合適的材質為好,諸如南方人多用竹竿、桐桿做哭喪棒,而北方人則多用柳桿及帶根的高粱桿做哭喪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