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何持續(xù)激發(fā)孩子對國際象棋的興趣?
孩子們開始學習國際象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核心都是因為產(chǎn)生了興趣,自己很喜歡,想要學習它!有的被國際象棋棋子立體的造型吸引;有的被游戲的學習氛圍吸引;有的被雙方博弈的過程吸引,無論何種情況,都會在學棋一段時間以后,有興趣降低的情形發(fā)生。這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堅持不懈才能有效果,學棋同樣如此。雖然拉斯洛和克拉拉并不是職業(yè)國際象棋選手,但兩人運用到教育方法,卻是每位有心的家長都可以借鑒的。若要把國際象棋下好,就必須持之以恒,過程中不能只有孩子獨立,家長也需要正確引導孩子,持續(xù)的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下棋的過程中內心真正的找到樂趣。
那么家長們該如何做呢?
一、以平常心對待輸贏
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輸棋后會很失望。我希望父母們明白,孩子輸棋時,正是需要父母的時候。生氣、喊叫、訓斥都不起作用,只會把情況弄得越來越糟。孩子們會有壓迫感,無法完全發(fā)揮水平。久而久之,他們還會厭倦下棋和比賽?!笨傆型瑢W給我?guī)Я闶稠槺阌懡處渍校踔吝B食堂阿姨都知道了:“你這個中國孩子太聰明了,Mr。這難道不是對孩子抗挫折能力好的鍛煉嗎?
二、用鼓勵的話語
當孩子們贏棋時,自然是皆大歡喜。但是,當他們輸棋后,請多給他們支持和鼓勵。這是孩子需要你們的時候,這也是他們心里脆弱的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您是愛他(她)的。
三、讓下棋變得更有趣
孩子們通常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請不要讓孩子長時間下棋。而且,盡量不要和他們討論未來的對局或對手。要教會他們集中精力下好當前的每盤棋每步棋。當對局結束后,再讓孩子的精力集中于下一盤棋。
四、不要過于看重棋士等級
很多父母和教練過于看重等級。它只是個數(shù)字。對于小孩子來說,這個數(shù)字無關緊要。此外,很多孩子常在網(wǎng)上下棋,久而久之,水平會慢慢提高。所以,他們的等級恐怕難以反應真正的實力。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局面,而不是如何打敗某個對手。??華生的“小艾爾伯特嬰兒實驗”就在大多數(shù)人對華生頗具爭議的出格的行為大呼荒謬時,遠在匈牙利的拉斯洛·波爾加卻對此頗為心動,甚至決定拿自己的孩子做“培養(yǎng)天才”實驗,人稱“波爾加實驗”。也不要讓孩子們高估或低估對手。
五、循序下棋的原則
教會孩子們遵守下棋的基本原則:
1、爭中心—讓棋子盡快占據(jù)并控制中心。
2、快出子—開始攻王前,應出動馬和象。
3、早易位—王車易位能使自己的王處于安全的角落。記住,如果自己的王不安全,你就別想贏棋。因此請別忘記易位。易位后要出動皇后,連通雙車。
4、落子生根—千萬別讓棋子處于無保護狀態(tài)。每個棋子都有價值,不要輕易丟子。
5、發(fā)現(xiàn)樂趣—我曾說過,無輪輸贏都要行為得體、保持風度。但為重要的還是要在下棋過程中找到樂趣。下棋時,總會有輸有贏。贏棋時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取笑對手。輸棋時,不要過分傷心。要與對手握手向他表示祝賀。這樣做,能夠很容易與對手交朋友。
六、不要太在意輸棋
每個小孩都會時不時下出很槽糕的對局。如果您想回顧這些對局并從中汲取教訓,這無可指責。但對于這些輸棋,您不必太過在意。教會孩子們向前看,將注意力集中于下一盤棋上。幫您的孩子放松,使他們集中精力下好后面的比賽。往往在比賽中輸棋的孩子會很傷心,甚至會哇哇大哭,這是一種不能承受失敗的表現(xiàn)。輸棋后一味的生氣和沮喪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而且這樣還會影響后面的比賽。
七、建立下棋從容的節(jié)奏
盡量教會孩子在對局任何階段都要好好利用時間。很多孩子都會隨著對手的節(jié)奏走棋。千萬不要這樣!一定要按自己的節(jié)奏走棋。即使獲得勝勢,也要充分利用時間,并且要時刻提防對手的陷阱和反擊。有句老話說“酒未到口,還防失手”(大波爾加的原話是Itisn’t over until it’s over)。讓孩子們明白,每個局面中的每步棋都很重要。決定我們勝負的關鍵也不在于位置的優(yōu)勢,剛開始學棋的你,會被你的老師教導,要搶占中心,這樣做并沒有錯,但凡事都是相對的,有時候位置占優(yōu),卻敗給了先手還是后手。
理論走向實踐,培養(yǎng)“神童三姐妹”
?自此,在華生的啟發(fā)下,拉斯洛·波爾加閱讀了大量文獻,以及數(shù)百位在各行業(yè)中被認為是人才的案例,后從這些人找到了一些走向成功的規(guī)律。
他發(fā)現(xiàn),并不是天才和天賦造就了他們的非凡成就,而是堅韌不拔的好習慣,不斷地追求與完善,幫助他們走向了成功。
??約翰·華生
圖片來源:Youtube
在這些人獲得成功的早期,非常重要的共性就在于保持興趣和動機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培養(yǎng)天才的過程,從他們的童年時代或青少年時代早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
于是,拉斯洛·波爾加提出:嬰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尤為關鍵。
經(jīng)過了一系列理論基礎的鋪墊,拉斯洛就要開始實施計劃了。那么問題來了,身為單身漢的拉斯洛還差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
??László Polgár和妻子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于是,這位行動的猶太人說干就干,風風火火地寫了一封真誠的求愛信,發(fā)給同為同事兼筆友的克拉拉,一位德語、俄語和世界語的女教師。
在這封浩浩湯湯的長篇求愛信里,拉斯洛·波爾加非常詳細的闡述了自己對培養(yǎng)計劃的暢想和安排,唯獨沒有提對克拉拉的夸贊和忠貞愛情的誓言。
拉斯洛反復向克拉拉強調:只要給他健康的孩子,就能將Ta變成神童。顯然,比起永浴愛河的忠貞誓言,拉斯洛更關心他何時能成為一名父親。
然而,在我們看來無法理解的“求愛信”的確得到了克拉拉的認同,并愉快地答應了求婚。
在拉斯洛殷切的期待下,兩人很快舉行了婚禮。結婚后的1969年,這兩位志同道合的夫婦迎來了他們的頭個孩子蘇珊·波爾加 (Susan Polgár)。
5年后,二女兒索菲婭·波爾加 (ZSofia Polgár)出生,小的女兒朱迪特·波爾加 (Judit Polgár) 則在1976年來到人世。
三個女兒的童年合影
雖然在原先的計劃里,兩人預備生6個孩子,但事實證明,三個孩子已經(jīng)夠拉斯洛忙的了。從大女兒蘇珊出生后,拉斯洛就沉浸在漫長的觀察和探索之中,他試圖找出在父母不干預的情況下,幼兒期的蘇珊喜歡什么?
很快,拉斯洛的觀察幫助他找到了答案。
一天,在家中做家務的克拉拉發(fā)現(xiàn),3歲的女兒從抽屜里翻出了一套國際象棋。原本調皮好動的小蘇珊,竟然在這套精致的木雕象棋面前完全安靜了下來。她很喜歡棋子的形狀,總是拿在手里反復觀察。
克拉拉趕緊叫來拉斯洛分享這一時刻,湊在一起的兩人發(fā)現(xiàn),蘇珊完全沉浸在造型各異的棋子形象和棋盤的布局中。雖然孩子只是把棋子當成玩具,但是波爾加夫婦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大女兒對國際象棋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蘇珊4歲時的照片
在拉斯洛的年代,國際象棋還是一項男子游戲,女選手既不受重視也不受歡迎,一直以來,也從來沒有哪位女棋手獲得過大師稱號,但這不正是女兒的機會嗎?
與此同時,拉斯洛自己也是國際象棋的忠實愛好者,家中有許多相關書籍。于是,他便開始在家中教女兒下棋。
事后證明,拉斯洛的決定無比的正確,蘇珊在象棋上體現(xiàn)出了不同于年齡的專注,拉斯洛剛教會她走棋,蘇珊就變得非常安靜,把其他玩具都丟到了邊上。
六個月后,蘇珊已經(jīng)跟著父親,在布達佩斯煙霧彌漫的象棋俱樂部里坐著,看父親比賽,甚至自己上手嘗試一局。
??蘇珊成長照片
當蘇珊10歲時, 二女兒索菲亞5歲,三女兒朱迪特也已經(jīng)4歲,大女兒的表現(xiàn)給了拉斯洛·波爾加靈感,他決定就以“國際象棋”為方式,貫徹他的“波爾加實驗”。
然而大女兒對象棋的喜愛完全出于偶然,要怎么讓另兩位女兒也愛上象棋?
美國校長給孩子的9個建議,千萬別等暑假過完才看到!
一年級放暑假前,我收到校長發(fā)來的一封長長的關于孩子們暑期建議的郵件,內容很樸實很細節(jié)也很實用,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一般是先開家長會,然后布置一堆暑假作業(yè),后昭告天下般地誦讀暑假安全注意事項,然后,還沒回到家我就忘記了,再然后,又不知怎么混著混著就把暑假過完了。國際象棋,可提高觀察力、記憶力、心算能力、忍耐力、空間想象力和集中注意力,尤其對于少年兒童,國際象棋是早教的一種上佳手段,國際象棋對啟迪少年兒童的心智有著超凡的功效,被譽為“大腦的體操”。
美國教育界普遍有種說法,認為孩子平時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都差不多,所以長達2個多月的暑假很容易成為孩子們拉開差距的分水嶺,怎樣讓孩子玩得開心又學得高興呢?一起來看看美國校長給家長的9個建議吧!
1與孩子達成共識
放了假的孩子就像脫了韁的野馬,腦子里想的除了怎么玩,還是怎么玩,所以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與孩子達成共識,告訴他暑假你可以有大量的時間玩,但同時閱讀和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指南:首先,我們需要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問問他暑假都有什么打算,然后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邀請孩子和自己一起進行“腦力風暴”,寫下暑假準備做的事!
2在生活中上“微課”
放暑假后,孩子們走出學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日常生活打交道,聰明的父母大可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上“微課”,將每天的各項活動轉變成一次學習的體驗。
操作指南:處處留心皆學問,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例如買菜、洗衣、掃地等,還能讓孩子學到新的知識,比如閱讀旅行指南后寫家庭旅行計劃,寫購物清單,或者測量菜單上各種配料的用量等。
3給孩子布置些任務
脫離學校后,孩子們有大量的自由時間,如果賴賴散散過是否太浪費?不妨想辦法給孩子布置些固定的任務,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做完。
操作指南:按照孩子的年齡,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趣味學習任務,給他們買一些關于猜字或者數(shù)字游戲的書,布置些任務,但只需要一起設定完成時間,孩子具體什么時候做,讓他們自己決定。
4發(fā)起寫作計劃
人在什么時候想寫作?當然是業(yè)余生活豐富,有記錄欲望的時候啦,希望孩子鍛煉寫作能力的家長不妨在暑假試試。
操作指南:首先,不要把寫作看成很枯燥的東西,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寫暑假日記,記錄每天的喜怒哀樂或有趣的事情,還可以給親友寫信或者明信片。當然,讓孩子嘗試寫一本家庭菜譜,記錄每天一起做的菜,包括制作過程和需要的配料等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5控制屏幕時間
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使用這些電子產(chǎn)品的人群也在逐漸擴大,甚至三四歲的孩子們也成為忠實擁躉,很多電腦游戲或手機應用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但是要注意控制孩子面對屏幕的時間。
操作指南:和孩子約定好,每次看屏幕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并且注意房間的光線,不要太亮也不能太暗。再設置一個固定的時間,全家人都關掉手機、電腦、電視,一起玩玩桌面游戲或者閱讀,讓孩子慢慢感受,沒有電子產(chǎn)品的生活也可以很快樂。
6安排家庭閱讀時間
讀書不僅可以使孩子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操作指南:每天至少預留15分鐘的家庭閱讀時間,設定每位家庭成員的 “閱讀馬拉松”目標,父母一起陪著讀,孩子會更受這種氛圍的。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附近的圖書館或書店,既增長知識,又可以“避暑”,對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的哦!
7假裝異國旅行
沒有那么多時間出國旅行?沒關系,就算在家也能和孩子一起領略異國風情。我們也來“幼稚”一把,假裝和孩子行走在世界每個角落吧!
操作指南:可以每周安排一個“國際夜”,每次都安排一個國家,和孩子一起做那個國家有名的菜,學幾句那個國家的語言,在地圖上找到它,然后一起讀一本關于這個國家的書,看看在那里的人們生活有什么不同。
8讓學習潛入旅行
如果暑假有計劃家庭旅行,無論是去動物園,兒童博物館,還是歷史古跡地,都可以讓學習悄悄地潛入旅行。
操作指南:旅行中有很多東西可以學,除了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外,我們還可以試著讓孩子繪制旅行地圖,寫旅行日記,幫著大人記錄行程,預定旅店,計算花費,甚至計算油耗(美國人的旅行大多數(shù)都是自駕)。
9全家一起動起來
體育鍛煉可謂是暑假重要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強身健體,也能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爸爸媽媽也一起動起來,讓親子關系在運動中更親密吧!
操作指南:如果孩子平時不太喜歡運動,這時候也不一定讓他參加球隊或其他團體體育隊,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做些可以全家人一起參加的運動,比如比賽跳繩,追逐游戲,或者跑步、登山等。
美國校長洋洋灑灑的九大建議,中心思想說白了就是暑假不要瞎玩瞎混,還是得注意學習。逃爸曾調侃“不夠魄力嘛,整幾本暑假作業(yè)、奧數(shù)習題什么的甩出來,開學上交不就完了,搞那么多花樣”。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美國學校不緊張孩子學習,只是相對于一味的學,或者純粹的玩,他們更提倡學和玩相結合。而這恰恰是一種能讓孩子接受的狀態(tài),需要我們每位家長心領神會,也付諸行動!有位心理學家不僅對這一觀點嗤之以鼻,他還堅信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養(yǎng)成的,只要方法得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訓練成領域內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