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裝飾海螺用于法事活動,有的法螺不裝飾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語稱為“東嘎葉起”,是藏傳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jīng)說法時吹奏的法器,又是樂器。作為法器的海螺多為白色,按佛經(jīng)說,佛祖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時聲音宏亮如同大海螺聲,響徹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海螺用于法器的歷史約有兩千多年。相傳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時,帝釋天等將一右旋白色海螺獻給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圓滿的象征,用于宣講教義,給人們帶去和平。有的法螺有裝飾,有的法螺不裝飾。裝飾海螺用于法事活動,由專門的司號僧吹響。法事活動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鑲金嵌銀,華麗無比,其中有名的是鑲翅法螺。不裝飾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札木聶”又叫六弦琴,藏族傳統(tǒng)的彈撥樂器
“札木聶”又叫六弦琴,藏族傳統(tǒng)的彈撥樂器。主要流傳于拉薩、山南、阿里、拉孜(巴諧)、薩迦 、昂仁、定日等地。藏語可譯意為“美妙悅耳的聲音”, 是民間歌舞堆諧、囊瑪和札木聶彈唱的主要伴奏樂器。亦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自娛自樂。扎木聶彈唱廣泛流傳于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區(qū)影響較大,流傳久遠的彈唱藝術(shù)。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扎木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藏族彈撥樂器。藏語"扎"是聲音,"聶"為悅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悅耳的琴聲。復(fù)弦定音法
這種復(fù)弦定音法,我們還可以在中國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樂器中見到。比如新疆維吾爾族的郎諾歌謠四Rewab(其弦制為主奏弦兩弦一音g-g,演奏弦兩弦一音d-d)、北疆的五弦Tanbur(主奏弦兩弦一音G-G,伴奏弦三弦二音d-G-G)、六弦Rabab(主奏弦兩弦一音?f1-?f1,伴奏弦四弦三音d2?g?c1?c1),還有藏族的六弦扎木聶實際上亦為三組復(fù)弦,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