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車鏜銑刨磨鉆等機床的歷史故事
磨床
磨削是人類自古以來就知道的一種古老技術,舊石器時代,磨制石器用的就是這種技術。以后,隨著金屬器具的使用,促進了研磨技術的發(fā)展。不久,更大型的車床也問世了,為蒸汽機和其他機械的發(fā)明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設計出名副其實的磨削機械還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紀初期,人們依然是通過旋轉天然磨石,讓它接觸加工物體進行磨削加工的。
1、一臺磨床(1864年)1864年,美國制成了世界上一臺磨床,這是在車床的溜板刀架上裝上砂輪,并且使它具有自動傳送的一種裝置。過了12年以后,美國的布朗發(fā)明了接近現(xiàn)代磨床的磨床。
2、人造磨石——砂輪的誕生(1892年)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隨之興起。如何研制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1892年,美國人艾奇遜試制成功了用焦炭和砂制成的碳化硅,這是一種現(xiàn)稱為C磨料的人造磨石;兩年以后,以氧化鋁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試制成功,這樣,磨床便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這是近代車床所具有的主要機構,用這種車床可以車制任意節(jié)距的精密金屬螺絲。
以后,由于軸承、導軌部分的進一步改進,磨床的精度越來越高,并且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內圓磨床、平面磨床、滾磨床、齒輪磨床、磨床等等。
使用立銑頭進行銑削時注意的問題
立銑頭有一垂直的回轉平面,主要用于立式銑削,可輔助機床加工不同角度的平面、棱角和溝槽;主軸剛性強,傳送功率大,特別適用于維修和中小批量的生產(chǎn)加工。
銑削是一種常見的金屬冷加工方式,和車削不同之處在于銑削加工中刀具在主軸驅動下高速旋轉,而被加工工件處于相對靜止。在進行銑削加工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操作人員應穿緊身工作服,袖口扎緊;同志要戴防護帽;高速銑削時要戴防護鏡;銑削鑄鐵件時應戴口罩;操作時,嚴禁戴手套,以防將手卷入旋轉刀具和工件之間。
2、操作前應檢查銑床各部件及安全裝置是否安全可靠;檢查設備電器部分安全可靠程度是否良好。
3、裝卸工件時,應將工作臺退到安全位置,使用扳手緊固工件時,用力方向應避開銑刀,以防扳手打滑時撞到刀具或工夾具。
4、裝拆銑刀時要用專用襯墊墊好,不要用手直接握住銑刀。
5、銑削不規(guī)則的工件及使用虎鉗、分度頭及專用夾具持工件時,不規(guī)則工件的及虎鉗、分度頭、專用夾具等應盡可能放在工作臺的中間部位,避免工作臺受力不勻,產(chǎn)生變形。
景瑞機械技術優(yōu)點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優(yōu)點在于:方滑枕萬向側銑頭具備C軸自 動轉位功能,C軸自動轉位機構結構緊湊,通過拉頭油缸中位功能,使得上下牙盤脫開,再利 用轉位內齒輪和轉位外齒輪的嚙合實現(xiàn)自動轉位,自動化程度較高,解決了以往側銑頭的C 軸無法轉位的缺陷,填補了以往加工一些復雜零件特別是需要進入深腔實現(xiàn)多角度加工的 零件加工領域的空白。車床主要用于加工軸、盤、套和其他具有回轉表面的工件,是機械制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機床。
在側銑頭的C軸自動轉位功能的基礎上,還可進一步實現(xiàn)A軸手動轉位功 能,進一步拓展側銑頭的加工范圍。A軸手動轉位鎖定機構設計巧妙,只需要松開de 鎖緊的螺 母和第五壓蓋,旋松螺紋套至一定高度使得左右牙盤脫開,通過旋轉轉位小齒輪就能使主 軸箱整體旋轉,A軸手動轉位相對于以往那些手動轉位的附件頭來說更加省力,同時也更加 安全可靠;相對于那些依靠力矩電機或者渦輪蝸桿的附件頭來說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萬 向側銑頭的性價比。機床主要是按加工方法和所用刀具進行分類,根據(jù)國家制定的機床型號編制方法,機床分為11大類:車床,鉆床,鏜床,磨床,齒輪加工機床,螺紋加工機床,銑床,刨插床,拉床,鋸床和其他機床。
鏜銑頭特性:
1、鋼性好;
2、采用高強度合金鋁材質外殼,重量輕,散熱好;
3、特用德國螺施傘齒輪,日本P4軸承,臺灣夾頭、刀柄。
用途:
1、大型被加工件固定困難時,簡單加工中使用;
2、精密被加工件一次性固定,需要加工多個面;
3、相對基準面進行任意角度的加工;
4、加工保持在一個特殊角度進行仿銑銷如球頭銑端面加工。
優(yōu)點:
1、成倍提高加工率;
2、采用中度斜壓的P4級高精密主軸軸承(終身內部用高溫油脂)適合中高速運行;
3、高精度軸承可進行精密加工筒夾跳動精度高達到0.01㎜;
4、刀頭可更換,設計可進行多功能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