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四子真元至康熙二十三年上元甲子,共積八萬五千九百二十一年,以三元周法累除之,余六十一年,該入中元甲子,何以憲歷而云上元甲子者,何也?所謂先天起于坎七者,此也。今之所謂三元者,乃后天之學(xué)也,后天起于坎一也,以積年之?dāng)?shù)減去先天坎七之六十年,再以三元周法除之,乃符憲歷之紀元也。如若不信余言,試以積年之?dāng)?shù)用歲策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四○九乘之,得三千一百三十八萬一千九百三十三日○三二六,其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歲冬至,該丁丑日子正三刻冬至也。

第二章,發(fā)明三卦之理。三卦者,以每卦分為三卦,三八共二十四卦,非二十四卦分配上中下為三卦,不可悞認其法。子午卯酉配乾坤艮巽為父母卦、甲庚壬丙配辰戌丑未為江東卦、乙辛丁癸配寅申巳亥為江西卦,所謂三卦者如此也。夫子午卯酉居一三七九四正陽方,故曰父;坤巽艮乾居二四八隅陰方,故曰母,此云父母者,得卦之中炁,故經(jīng)曰:南北八神共一卦,蓋言父母能兼左右之子女,故曰共一卦也。乙辛丁癸乃子午卯酉之順子,與父母同行,故經(jīng)曰:八神四個二者,此也。又曰:子癸午丁天元宮,卯乙酉辛一路同者,亦此義也。甲庚壬丙為子午卯酉之逆子,不與父母同行,此一卦只管一卦之事,不能流通他卦,故經(jīng)曰:八神四個一者,此也。逆子者,乃女之夫,別姓之子,故不與父母同行也。寅申巳亥者即乙辛丁癸之妻,乃別姓之女,為乾坤艮巽之媳也,故不與乾坤艮巽同行,故經(jīng)云:寅申巳亥騎龍走,乙辛丁癸水交流。騎龍走非單行而何?辰戌丑未者乃甲庚壬丙之妻,乾坤艮巽之女,故與乾坤艮巽同行,有母女相頤之情,故經(jīng)云:辰戌丑未地元龍,乾坤艮巽夫婦宗。此三卦單用兼用之密旨也。凡收水立局向,必須辨名三卦,不可夾雜為要,然其間有大小差錯,不可不細辨之。如乙辛丁癸與辰戌丑未相兼,為縱橫相雜,又為隔宮差錯,此為大差錯,犯之主絕。如寅申巳亥與甲庚壬丙相兼,為隔宮差錯,若水法當(dāng)旺,亦可享瞬息之榮,久后亦絕。更有一宮之中犯差錯,即甲庚壬丙兼子午卯酉也,犯之主房分不均,長房出不父不子悖理之人,亦不可不慎也。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儒學(xué)的始祖孔子就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教誨,這種觀念一直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根脈。同時,古人又將孝悌作為做人的根本,表現(xiàn)在對長輩的尊重和順從,而后天是對家庭和社會的一種責(zé)任。
這種思想觀念,即使在物質(zhì)高度發(fā)達、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日社會,也同樣不會湮沒和忽視。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有一個聰慧伶俐的后代呢?實踐證明,結(jié)婚多年還未能生育的話,如果排除生理問題,那大多是風(fēng)水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