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錨桿組合拱原理,在供形巷道圍巖的區(qū)中安裝預應力錨桿時,在桿體兩端將形成圓椎體形式分布的壓應力。若沿頂板布置錨桿群,各個錨桿形成的壓應力圓椎體將交錯重疊,形成一個防止區(qū)擴散的承壓拱,這個供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巖石施加的徑向載荷。沿錨桿軸向的預緊力在組合拱中產生環(huán)向應力,從而明顯地改善了承壓拱應力狀態(tài),使圍巖狀態(tài)由單軸、雙軸變?yōu)槿S受壓。這樣在圍巖中形成一個均勻壓縮的連續(xù)承區(qū),從而大大提升組合拱的承載能力。
一、按加固拱原理確認錨桿參數(shù)
二、按懸吊理論核算參數(shù)
三、錨桿的安置
1.巷頂錨桿安置:錨桿按梅花型排列;中心排錨桿安置在巷頂中心線上,兩頭錨桿距巷頂輪廓線200~300㎜,錨桿距離一般為0.5~1.2m;錨桿視點:中心排錨桿與水平面視點成90°夾角,兩頭錨桿與水平面成70°夾角。中心排錨桿距磧頭距不大于1.0m,兩頭錨桿距磧頭距不大于2.0m。
2.巷幫錨桿安置:錨桿按“丁”字型排列;錨桿距離一般不大于1.2m、
錨桿是一種全長錨固,主動加固圍巖的新型錨桿,它平面局部是一根縱向開縫的高強度鋼管,當裝置于比管徑稍小的鉆孔時,可立刻在全長范圍內對孔壁施加徑向壓力和阻止圍巖下滑的摩擦力,加上錨桿托盤托板的承托力,從而使圍巖處于三向受力狀態(tài),并完成巖層穩(wěn)定。在振動圍巖錨移等狀況下,后期錨固力有明顯增大,當圍巖發(fā)作顯著位移時,錨桿并不失去其支護抗力,它比漲殼式錨桿有更好的特性。
支承作用。即支護承載作用,錨桿能限限制束圍巖變形,并向圍巖施加壓力,從而使處于二軸應力狀態(tài)的洞室內外表左近的圍巖堅持三軸應力狀態(tài),從而能遏止圍巖強度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