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婚姻情感咨詢
心理小貼士:
主題還真是感慨頗多,因為不只是今天,多年前就有許多來訪者為此糾結(jié)難安了。在老家能生活安穩(wěn)但經(jīng)濟薄弱;在外面經(jīng)濟尚好但居無定所。其實中國人從古至今骨子里就透著一股不喜歡過漂泊日子的心態(tài),可謂“安居樂業(yè)”更是充分明示了安居在建業(yè)之上這一祖祖輩輩的心聲,也正是這個重點讓人們拼死累活的非得弄個自己的“家”,不愿租房住。一邊不愿在大城市租窩居,一邊放著老家的大房子又不愿回,那當初人們離家棄子背井離鄉(xiāng)是為什么呢?這個時候,我們就淪為關(guān)系的奴隸、情感的奴隸,而此時的我們就是:一個迷失了自我的人。不就是為建一個安穩(wěn)的“家”嗎?起早貪黑地在外熬著不就夢想這一天么?怎么到終于有“家”這一天時又猶豫了呢?
是的,文中說的經(jīng)濟收入方面可能確實比外面差很多,但如果外出人員都回流,生活、消費在中小城市是不是也能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呢?在這個時候,每個人都很痛苦,卻又無法解脫,因為實在是在一種相處1方式習(xí)慣了,我們已經(jīng)無法跳出來看關(guān)系了。在中國人的感覺里,有家才有幸福,與其在北京,上海那些一線大城市過著無家、無歸屬感的日子,不如回老家享受一家人簡簡單單的幸福生活。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趨向老齡化,各種老齡性問題日益凸顯,類似張老先生喪偶渴望重尋伴侶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透過開明、勇敢的張老先生,我們似乎能窺視到隱藏在年輕人多姿多彩鮮活的社會后臺后這樣的一群老人;在愛情里,90后更希望的得到的是對方的尊重,摒除男尊女卑的思想,彼此在同一水平面進行思想交流。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越來越少,子女們各自為夢想而奮斗,逢年過節(jié)才見得著面,每天坐在空蕩的屋子里說話無人應(yīng)聲,日復(fù)一日地郁郁寡歡地默默生活,即使有找個老伴的想法也只是想想。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農(nóng)村,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許多老年人把再婚視為“老不正經(jīng)”,所以他們寧愿孤獨也不愿被人說閑話;即便是我愛他,即便是我心甘情愿為他付出,但是,當付出超越了我們的自我邊界,而成為責(zé)任和理所應(yīng)當時,我們就會因為不斷的付出而失去了自我,對于對方而言,我們無盡的付出,正是在不斷地縱容對方對我們的依賴。其次是老人一般都喪失工作能力,只能靠退休金生活,有的甚至沒有退休金(例如農(nóng)村老人),再婚在后生活要依靠子女,而一些子女會認為這不僅在經(jīng)濟上,在老人生病需照顧等方面都是在增加負擔(dān),從而加劇了老年人再婚的難度。
張老先生是有條件再婚的勇敢者,很值得我們欣賞。越來越多90后邁進了被催婚的行列,但90后對于愛情向來持著一種寧缺毋濫的態(tài)度。與此同時,通過張老先生的主動我們也更發(fā)現(xiàn)了老年人內(nèi)心的孤獨和需求,要一下子幫老年解決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如果生活中我們都將單身老人找伴視為正常需求,就會大大降低阻力。在此希望我們用自己言行多理解、關(guān)愛老人,愿所有的老年人不再孤獨,幸福安康!
婚姻情感心理咨詢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超過父母們的想象
現(xiàn)在西方的心理學(xué)家都在積極呼吁有孩子的家庭,能不離婚還是不要離。男性婚后心理特征90%男性被妻子評定對愛情專一,80%男性關(guān)心妻子遇到的困難,70%有事同妻子商量,69%生活上關(guān)心妻子,56%能注意妻子感情需要,52%主動干家務(wù),41%較節(jié)省,38%經(jīng)常鼓勵和安慰妻子。因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樣天然,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想象的,如果在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無疑是一件天塌地陷的事情,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黑洞,無法彌補。離異以后的父母如果雙雙再婚,這些孩子又要面對兩個媽媽和爸爸,在4個家長里面尋求平衡,這對于他們幼小的年紀,實在是一種艱難,孩子的心理會變得很不穩(wěn)定,也可能走極端,他們中的一些人將用一生去等待父母的復(fù)婚,盡管父母已經(jīng)各自成立家庭,有的人白發(fā)蒼蒼還保留著這一夢想,這種等待甚至?xí)掷m(xù)到他們生命的終結(jié)。
不要效仿別人的辦法解決婚姻危機
婚姻專家這樣告誡面臨婚姻危機的女士,當她們在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時,效仿別人不是不能有效的解決。對于愛情,他們沒有80后大膽,也沒有00后奔放,相對而言比較保守。因為每一個家庭的類型是不同的,沒有一模一樣的矛盾,很可能有一種放之四海而有效的方法卻只是不適合你一人,所以如何尋找自己的婚姻甚至是戀愛時候的“好時光”顯得很有必要。
如果一個家庭遇到了婚姻危機,三思而后行,是解決問題的最1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