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長期以來,扎木聶一直保持著古樸的造型,有的琴身還是由上、下兩截木料鑲嵌粘接而成一整體,民間還風趣地稱上截為母、下截為父。琴體外表多保持木材本色,也有的漆為棕色或棕紅色,皮膜多保持原色或染成墨綠色。
是什么,讓它能獨攬藏族風情?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西藏等地的專業(yè)音樂工作者,在傳統扎木聶的基礎上,為了擴大音域,曾對扎木聶的設弦數量和定弦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革試驗。終,采用了西藏自治區(qū)藝術學校教師平措頓珠先生制作的改良扎木聶,六弦六音。
“都塔爾”的琴聲渾厚、悠揚,是新疆維吾爾族鐘情的傳統彈弦樂器。這個外形看起來像是加長版的水瓢。遠遠看著,像個流星錘一樣。
弓琴,是弓琴彈撥弦鳴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原始,發(fā)音柔弱,音色動聽。常用于民歌或舞蹈伴奏。
扎木聶,又稱扎年。藏族彈弦樂器。因其設六弦,故又稱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四川、云南、青海、甘肅等地。
卡龍,維吾爾族彈弦樂器。曾稱七十二弦琵琶、喀爾奈。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形似半張楊琴
將時代旋律和現代音樂元素融入藏族傳統文化精髓
自治區(qū)歌舞團民族樂隊以演奏演唱民間音樂、古典宮廷音樂和音樂為主,其內容、形式、風格均獨具特色。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區(qū)歌舞團技藝精湛的演奏家們不僅掌握著傳統樂器的演奏方式,還會使用現代的西洋樂器。在日常的演出中,注重將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演奏風格。幾十年來,歌舞團曾多次赴全國各地演出,先后出訪過尼泊爾、丹麥、冰島、瑞典、芬蘭、挪威、英國等國家,其節(jié)目曾多次在國際、國內的藝術比賽中獲獎,受到國內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并以其特有的魅力獲得了廣大觀眾、文化藝術界學者的矚目,特別是令國外觀眾驚嘆不已?!皩r代旋律和現代音樂元素融入藏族傳統音樂,是民族音樂發(fā)展、傳承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同時也體現出民族音樂的包容性。”邊巴扎西說,“保留藏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是創(chuàng)新音樂表現形式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藏民族傳統音樂的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同時把握好現代流行音樂的傳播規(guī)律,才能使傳統藏樂煥發(fā)出全新的時代氣息。”
夜晚圍著篝火,在扎木聶的伴奏下,與淳樸藏民載歌載舞
夏日里,每天從牧場上采集的香草和蘑菇,將成為特別的佐菜佳品。醇香咖啡、精致甜點一樣不少。
這片面積達11公頃的草原上,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娛樂設施,清晨伴著鳥鳴做做草原瑜伽;入夜在老式爐火旁讀一本關于藏區(qū)或者傳統文化的書,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夜晚圍著篝火,在扎木聶(藏式馬頭琴)的伴奏下,與淳樸藏民載歌載舞。有燦爛的星空相伴,漫漫長夜將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