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張衡的地動儀制成后,安置在京城洛陽,漢順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138年3月1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fā)動,吐出銅丸,幾天以后,信使來報,證實隴西前幾天確實發(fā)生了地動,說明它的靈敏度是相當高的。這架地動儀誕生以后1000多年,到公元13世紀,古波斯才有類似的儀器在馬拉哈天文臺上出現。18世紀,歐洲才出現利用溢流來記錄地動的儀器。地球儀在南北緯00—100之間約有13個梯形,面積為7962500km2。
張衡創(chuàng)制地動儀的誘因可能來自燈籠和風鈴。候風地動儀直徑8尺,可能反映張衡慣于向上觀天象,精于天文的形象,我國原始天文儀器標準尺寸是8尺,大約為一個的身高(古代用的尺),張衡設計過的指南車、三輪、自飛木雕等,涉及觀天文的儀器如圭表、渾儀、渾象尺寸一律8尺,地動儀制成之后與幾件天文儀器一起安裝在高高的觀天靈臺上,這是張衡科學靈感之物在高處顯靈的表達,或者是東漢古人對懸掛物,對天象、星辰和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拜。用緊密而伸縮性小的細線、細金屬絲或紙條,量出地球儀上赤道的周長(單位為毫米),再按公式求地球儀的比例尺(有的地球儀上已標注了標準比例尺,此步可省去)。這與現代人判斷地動時觀察吊燈晃動,判定地動
張衡利用物體的慣性來測定地動,都柱懸掛在中央,為人類探索地動奧秘邁出,其貢獻理當在世界科學占有光輝的一頁。為了永遠紀念他,國際天文學會于1970年、1977年先后以張衡的名字對一座月亮環(huán)形山和一顆太陽系小行星作了命名,這不能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公司具有很強的技術能力、模型制作能力、生產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擁有專業(yè)雕刻團隊,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