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可能全盤接受父母的操控。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特別想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再加上敏感易怒,當父母的思想與孩子出現(xiàn)不一致的情況時,非常容易出現(xiàn)短暫的沖突。作為父母,此時一定要接受孩子的部分缺點與不一致,學會“冷處理”,等彼此冷靜下來,再來分析對錯。也可以以寫信的方式進行溝通,因為寫信更能夠暢快地表達感情。
有的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說話很沖人。比如“媽媽,你能不能少說兩句”“爸爸,你老說這些煩不煩啊”。面對智力快速發(fā)展的孩子,很多家長感到自己已經(jīng)“江郎才盡”了。家長們反復(fù)說的那幾句話,真的也是思維枯竭的表現(xiàn)。當你覺得自己說服不了孩子的時候,家長們還是少說幾句吧。打嘴仗有意思嗎?沒有,它反而會讓爭吵變得更糟。
通常來說,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喜歡家長多管他們的事。那么請家長盡量去放手,但是保持關(guān)注。不管如何,孩子對社會對法律等都缺乏正確的認識,一些底線是不能超越的。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要注意灌輸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別把自己生活中工作中的負能量轉(zhuǎn)移給孩子,而且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也別和孩子說,容易影響孩子的內(nèi)心。家長要多與學校老師溝通,如果老師說孩子一些不好的,我一般會對家長說:這些情況其實并不會嚴重,你知道多留個心眼就行,我在學校也會多留意孩子的變化,回家請不要去批評孩子,你當沒有這事,可以和孩子說老師夸他了。這樣孩子心理也容易接受學校的老師也在父母面前有信心。
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家長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諷刺質(zhì)疑、大吼大罵都是溝通的方式,但這些都是無效的溝通,僅僅是單方面的表達不滿。有效的溝通是你把意見或看法傳達了出去,而對方也接收到了傳遞的內(nèi)容。當然成年人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面對職場和生命的壓力,我們的情緒也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所以在面對孩子不乖的時候,家長可以堅持10秒原則,那便是在生氣的時候心理默默數(shù)“莫生氣莫生氣”10秒,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