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業(yè)余拉球的認識誤區(qū)
一切問題都是系統(tǒng)性問題。
做不好盯球
很多人講眼睛要盯球,但到了拉球的時候,往往仰著頭掄著胳膊就是狠命一板。盯不好球的后果是什么?就是看不清來球旋轉,把球拉飛或拉下網(wǎng);拼命掄一板,結果卻把球拉漏了;盯不好球導致拉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減少了對方的回球難度。
手腕動作過大
很多人講拉球就談到了手腕的運用,仿佛只有大限度的甩開手腕才會有抽打效應,這里需要指出,如果你對手腕加以有效控制會比你手腕大幅甩動拉出來的弧圈球效果好得多。[2、小碎步]小碎步是步法中尤其重要的一種,也是衡量一個人步法跑得是否合理、協(xié)調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究竟什么時間應該用手腕?當來球難度很大或者來球旋轉出乎你的意料的時候,你應該適當運用手腕來進行微調或增大摩擦;當你需要在揮拍過程中突然改變線路的時候,你應該運用手腕的力量;當你在快節(jié)奏中處理要實現(xiàn)近臺反拉的時候可適當運用手腕。
手臂收縮問題
很多人都在強調快收小臂,但是業(yè)余愛好者經(jīng)常地會把這一要領過分夸大,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收臂上去,而忘記了步伐和轉移等協(xié)調發(fā)力的要素,以至于導致只注重去發(fā)死力狠收小臂,忽略了協(xié)調性問題,后就出現(xiàn)不會迎前、找球不準、吃球不穩(wěn)、拉球打滑等現(xiàn)象。
對的控制
的轉移一定要建立在平滑、連續(xù)而穩(wěn)定的基礎之上。聽口令反應練習:看手勢或聽信號作出各種組合步伐練習(從啟動開始)5。我看到很多人都是拉了一板子,身體轉過了一大半,需要銜接第二拍的時候,身體卻回不來了。很多人拉球在談蹬轉,有這個意識是完全正確的,從持拍同側腳向異側轉移,但是如果你在蹬轉中失去了對的有效控制,那你的拉球是失敗的。同時,對的控制不佳,也是導致很多人拉球時抬肘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都在從肘上找原因,我想你是找錯了,嘿嘿。更有甚者,身體一團散沙,連簡單的球都控制不住,就盲目去練弧圈球,無語。
還原和銜接的問題
也有很多人只能拉1板到2板球,因為你拉頭一板時就是別扭,拉第二板是已經(jīng)十分勉強, 那么你還能拉好第三板嗎?這里有一個還原和銜接的問題。拉完頭一板球,臂和腕不能無限制地甩下去,要迅速以來強迫手臂還原,否則你的銜接就會出大問題。
拉球的時機問題
拉球的選擇真得很多,可拉上升期,可拉高點期,可拉下降前期,可拉下降后期,這4個拉球時機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在這4個拉球時機都可以拉出很高質量的弧圈球。這就像打拳一樣,你把拳先伸到別人身前10厘米處,再直接出拳用盡全力打他,估計他連痛的感覺都沒有,但是你如果把拳頭先后引,再一次打過去,那力量可能會大上幾十倍,發(fā)球時的引拍是一樣的道理。那為什么還要談這4個拉球時機?正因為有了這4個拉球的時間點,你的拉球才有了節(jié)奏和力量的變化,有了這一變化,你的身體才會更加協(xié)調;有了這一變化,才會讓你的拉球變幻莫測;有了這一變化,才會使對手時時處于被動。
拉球的方式問題
拉球有三種方式:拉打、抽打式拉弧圈球、純摩擦式提拉弧圈球。我們承諾凡是在本公司購買的體育用品,出現(xiàn)質量問題,公司保修產品一年,終身產品服務。至于怎么做,這樣的專業(yè)貼子太多太多,用不著我這個業(yè)余的去解釋。拉打強調的是速度,抽打式拉弧圈球,強調的是吃球深、正壓力大,進而旋轉強。純摩擦式提拉弧圈球,強調的是摩擦的力量,實現(xiàn)高速旋轉。實踐中,這三種方式都有很廣的應用,請勿再爭論哪種方式更好,因為我們需要做的是三種方式都要掌握,而不是掌握其中一種。
乒乓球:較好的腦體結合運動
大家都知道,乒乓球是一項非常容易上手的運動,即使是新手,也很容易在一周之內學會打乒乓。準確的判斷,精準的落點,是接發(fā)球的關鍵接發(fā)球也可以當作是一種進攻的手段,準確判斷旋轉是關鍵,出臺球要敢于上手,對上旋發(fā)球更應主動進攻,而且注重落點,準備與對方進入相持。同時,乒乓球也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以及社交互動的運動。實際理論表明,乒乓球對大腦也有刺激作用。大多數(shù)人在打球的時候很難意識到,事實上他們已經(jīng)在活動大腦,包括思考如何發(fā)球、接發(fā)球、進攻、防守等方面。
乒乓球運動是一系列進攻、防守動作的反復,這些動作都需要在0.5秒內依靠本能和直覺做出反應。它還需要選手去猜測對手的策略,預判他們的動作,并且毫不猶豫地去執(zhí)行。
所有這些本能和直覺都是你在打乒乓球的過程中不斷刺激大腦的結果,需要你的精神非常集中。在專注的情況下,身體的行動將會調動大腦內初級運動皮質的運動。
總的來說,乒乓球是一項需要調動全身的運動,需要眼、手、腿、腦密切的互相配合。
青少年學打乒乓球能夠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反應靈敏度、逐步養(yǎng)成肯動腦筋的好習慣。研究表明,長期堅持打乒乓球的孩子,自信心和思維的敏捷性都比一般孩子偏高。
乒乓球正反手的多樣化擊球方式
正手攻球的具體分類和動作要領
1、近臺正手位攻球:
基本站位姿勢、原地步法和移動。移動的要領是:由右腳移向左腳,右腳內扣,左腳外旋,腰髖配合轉動。當由左腳移向右腳時,左腳內扣,右腳外旋,同樣地要配合腰髖轉動。
直板正手攻球:直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后,身體離臺約50厘米,手臂自然放松,保持一定彎度,不要小于90度大于120度,拍面稍前傾(約80度),隨著身體向右移動,手臂向身體右后側方引拍,在來球跳到高點期時,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揮動(肘部不要夾得太緊,手臂要呈半圓形揮動),擊球的中上部,同時身體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后,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快”是建立在身體素質、技術積累上的,想要“快”就兩個字——多練。
2、近臺側身位攻球:
直拍正手側身斜線攻球: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身體保持側向位置,把身體讓開,手臂向前發(fā)力為主,直拍近臺正手側身斜線攻球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側向位置和發(fā)力方向,拍面稍前傾,在來球高點期,擊球的中上部
橫拍正手側身斜線攻球:橫拍近臺正手側身斜線攻球與直板基本相同,一定要注意站位與發(fā)力方向。
3、多球強化練習正手攻球:
正手攻球的總體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常常借用對方來球的力量進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