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關,簡單的理解就是向海關進行申報貨物,其主管機構是海關;
報檢,直白的理解就是向檢驗檢疫局申報貨物,其主管機構是檢驗檢疫局。
一般來說,報檢是先于報關的,只有在商檢部門檢驗完畢,確認無誤之后,海關才會接受報關申請,而之后,才是審單征稅放行等措施。當然,在實際的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需要經過報檢,一般只有國家規(guī)定的一些需要報檢的商品才必須要經過報檢,但是所有的進出口商品卻都是需要報關的。

我們知道,所謂的進出口報關指的是進出口貨物根據進出境手續(xù)及相關海關事務要求,向海關提出申報、交驗單據證件、并接受海關的監(jiān)管和檢查的過程。在海關申報的時候,需要進出口貨物的商家并不一定要自己親自出面,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報關方式,然后根據不同的方式來展開相對應的報關事項及工作。那么,我們通常所知的報關方式有哪些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

監(jiān)管方式是以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交易方式為基礎,結合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征稅、統(tǒng)計及監(jiān)管條件綜合設定的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管理方式。其代碼由4位數字構成,前兩位是按照海關監(jiān)管要求和計算機管理需要劃分的分類代碼,后兩位是參照編制的貿易方式代碼。本欄目應根據實際對外貿易情況按海關規(guī)定的《監(jiān)管方式代碼表》選擇填報相應的監(jiān)管方式簡稱及代碼。一份報關單只允許填報一種監(jiān)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