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美人靠
蘇州園林的亭子或廊軒旁,常有一種可讓人倚欄小憩的長靠椅,這種欄桿伸向外側(cè)(通常伸向水面)的靠背,剖面為流線型,宛如彎彎的鵝項,古人稱之為“鵝項靠”,還稱作“美人靠”,據(jù)說是吳王為了討好美女西施而制作的。
而蘇州方言“鵝項靠”與“吳王靠”諧音,所以又稱“吳王靠”。
這倒也有道理,因為在吳國的里設(shè)置這長靠椅,肯定是供吳王休息用的,此雖無以確證,但我們卻相信,在它逐漸盛行的歷程中,糾纏了諸多美麗的哀愁。
在徽州(今黃山市)一游,美人靠木欄,極易觸動人心,讓人傷感。它多在二樓臨街而建,或在全封閉的深深庭院天井的上方,有的也搭建在臨街小巷石板路旁,供村人歇腳小坐,非妙齡女子獨享。過去的農(nóng)家女子,是很少在大庭廣眾面前拋頭露面的。其身心多囿鎖在高墻內(nèi)陰郁潮濕的深宅大院,無數(shù)美麗的青春和無奈的人生,就像花兒一樣在木欄內(nèi)悄然凋落?!吧铋|獨守夜如年,四壁青燈自明滅”恰是她們孤獨守望,空寂悲涼的人生寫照。美人靠
她爬上樓梯,挨在木椅圍欄落寞地坐著,等待光陰從她身旁悄然劃過,用思念和期盼養(yǎng)育空落的心房。白天,她不敢待在臨街木欄眺望,怕招人現(xiàn)眼,怕惹來非議。只有等到夜晚,才獨自憑欄看天、看星、看月,年年歲歲,月圓月缺,春去春又來,多少個夜深了,風(fēng)涼了,她還在地守望。一片片多情的月光,沒能擦兩腮的淚水;千重山、萬道水,沒能阻斷她的思念。屋角多嘴多舌的秋蟲,唧唧長鳴,叫得她心煩意亂,恨不得抓住蟲子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