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陜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tǒng)狹義范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qū)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于世,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qū)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范圍內。
多類玉石多種形成方式簡介說明
1、巖漿作用包括巖漿侵入、火山噴溢及巖漿期后熱液作用等。如火山玻璃、梅花玉(熔結凝灰?guī)r類),近出現的紅綠玉實為角閃正長斑巖等。
2、沉積作用包括生物殘骸堆積、碎屑堆積、化學沉淀、表生淋濾等。如的歐泊、煤玉、綠松石、碧玉、瑪瑙等。
3.變質作用這是玉類的成因,包括區(qū)域變質作用,接觸交代變質,熱液蝕變等。區(qū)域變質作用系強烈地殼運動產生的溫度、壓力,使既成巖石的礦物組分重新結晶,如伴有外來流體加入時巖石的整體化學成分也發(fā)生改變,在新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形成全新的礦物組合,和全新的巖石類型,如燦玉的主成分為蛇紋石;它可由鎂質大理巖或橄欖石蝕變而成,化學反應式如下:3MgZ[5120月](橄欖石) 4H2() 5102~Mg6(5120。)2(OH)8(蛇紋石)。變質作用形成的玉有:緬甸翡翠、和田玉;青海翠玉、山由玉等;蝕變作用生成的玉有獨山玉及石、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巴林石等。
4、構造作用巖石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fā)生破碎,然后被硅質熱液或碳酸鹽溶液所膠結、火山地質與礦產1997年鐵染等,形成構造巖,目前已有這種玉器上市。
5、天體墜落物如隕石玻璃(雷公石等)、莫道爾石、隕坑玻璃、(1932年,在I一ibyan發(fā)現一塊重16磅的硅質團塊,具變晶結構,據研究它是石英砂巖受作用形成(Salldelaste)的。
多種玉石對比區(qū)別在哪
其他玉石和黑碧的區(qū)別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墨玉是專指白玉和青玉被石墨沁入形成的,作為墨玉當然是越黑越好,不過一定要有玉質,否則就是石頭,大部分墨玉都是灰灰的,不黑不白,這種料稱做“青花”,一般而言,“青花”的玉質相當細膩,脂感很好,上手特有感覺,其中黑白分明的“青花”很受玉坊的青睞,可用于巧雕,黑白分明的青花和田籽料俗稱為黑白子,上品要求“白如宣紙、黑如墨”,市面上極易與和田“青花”混淆的是青海特有的煙青玉,一般而言,青海煙青玉的顏色過渡是自然的,沒有散點特性(看不到墨點),因為它的黑色不是石墨滲入所致。
傳統(tǒng)墨玉的正確劃分是根據石墨的入沁形態(tài)分為點墨、聚墨、全墨。點墨顧名思義就是石墨呈點狀分布;聚墨就是石墨比較密集,但并沒有把原來的玉種都塞滿,外觀是呈黑灰色;全墨是石墨把原玉種的每個空間都占據了,且很密集,全墨中“黑如純漆”者是上品,十分少見!
黑碧是新疆常見的玉種,色澤比點墨和聚墨要黑,所以也被稱為墨玉,但本質還是碧玉。由于其上品色漆黑,極易于傳統(tǒng)墨玉中的全墨相混淆,青玉底張的全墨也很容易被誤認為黑碧。我個人認為區(qū)別的要點是用強光打進去,青玉底張的墨玉可見均勻細密的墨點,而黑碧則可見狀如海藻的墨團,傳統(tǒng)墨玉在強光緊貼玉面垂直照進去時,在光層與墨質層之間可見透明如薄膜塑料的玉質層。就手感而言,青玉底張的全墨性糯,感覺柔軟,韌性好,而黑碧則玉質硬脆、外表光亮。
如何手工給玉石拋光
簡單的玉bai石拋光就是將玉雕的半成品的表面打磨得更du細膩平整,用的拋光粉進zhi行拋光。一般使用氧化鐵dao粉、氧化鉻粉和天然鉆石微粉。拋光劑用水和油汁調好,涂在柔軟的材料上,再在玉石的表面上慢慢的進行的摩擦,一段時間后就可以看到光滑潔潤的玉器表面。然后清洗干凈,將石蠟涂抹在烤熱的玉石上面,等待涼了之后用布擦拭表面,使玉石的表面有晶瑩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