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是從顏色發(fā)光的原理來設(shè)計定的,通俗點說它的顏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紅、綠、藍三盞燈,當(dāng)它們的光相互疊合的時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卻等于兩者亮度之總和,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紅、綠、藍三盞燈的疊加情況,中心三色亮的疊加區(qū)為白色,加法混合的特點:越疊加越明亮。 紅、綠、藍三個顏色通道每種色各分為256階亮度,在0時“燈”弱——是關(guān)掉的,而在255時“燈”亮。當(dāng)三色灰度數(shù)值相同時,產(chǎn)生不同灰度值的灰色調(diào),即三色灰度都為0時,是暗的黑色調(diào);三色灰度都為255時,是亮的白色調(diào)。

這
類 LED器件,因功率較低(<0.2W),不必采用耐受藍光能力更高的有機硅材料,而是采用中高耐藍光環(huán)氧樹脂EMC混合熒光粉,以transfer Molding方式封裝。這一細分市場多采用SOL Epoxy的OP-1000、日東NT-600H、NT-814、 德高化成CT-8500、TC-8600等牌號。 封裝用戶混合熒光粉的大難點在于干混法的分散均一性。由于EMC廠商提供的膠餅一般呈圓柱顆粒狀,封裝廠需粉碎,再與熒光粉按比例混合,并再一次打餅成膠粒,這一過程為干混法。從分散均一性來看,樹脂的粉末平均粒徑越接近熒光粉粒徑(一般為D50=8-16um)、且樹脂粉粒徑分布半峰寬越窄,熒光粉的分散均一度就越高,白光LED的落BIN就越集中。樹脂粉碎的粒徑控制是非常的粉體制造過程,需要的設(shè)備與品質(zhì)管控。目前,部分國內(nèi)EMC廠商已經(jīng)順應(yīng)市場要求,以粉體成品方式提供EMC材料。

修改了“紫外線殺菌燈”的定義及其名稱。舊版本
紫外線殺菌燈的定義為“直接利用紫外線(中心波長為253.7nm)達到消毒目的的特種電光源”,新版本的定義改為“直接利用紫外線達到消毒目的的特種電光源”,不再強調(diào)波長。另外新版本還增加了“紫外線消毒”、“紫外線消毒器”、“上層平射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紫外線有效劑量”、“紫外線水消毒器”和“紫外線物表消毒器”的定義,把紫外線消毒產(chǎn)品定義得更加詳細和明確,針對不同的領(lǐng)域,應(yīng)使用不同的消毒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