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土地上打孔是疏松土壤的好方法。幾排齒輪狀的打孔機,拔出草坪上過于密實的泥土,大大降低了土壤密度,每一個鉆孔都是手指粗細,空心的打入土壤,把土一柱柱的抽出來。這樣一來,密實的泥餅變得疏松,易于空氣、水分和肥料滲透,疏松土壤需在施肥或補播種前進行,為下一步的施肥、補播種打好基礎,促進麥冬草的生長。1年發(fā)根2次:第1次在7月以前,第2次在9-11月,11月為塊根膨大期,2月底氣溫回升后,塊根膨大加快。
根較粗,中間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小塊根;小塊根長1-1.5厘米,或更長些,寬5-10毫米,淡褐黃色;地下走莖細長,直徑1-2毫米,節(jié)上具膜質的鞘。莖很短,葉基生成叢,禾葉狀,長10-50厘米,少數(shù)更長些,寬1.5-3.5毫米,具3-7條脈,邊緣具細鋸齒。麥冬草栽培技術重要事項宜選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種植,積水低洼地不宜種植。
麥冬草種植技術關鍵事宜
宜選松散、富饒、潮濕、排水管道優(yōu)良的中性或微偏堿砂土壤栽種,存水洼地不適合栽種。忌重茬。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豇豆、黃花苜蓿和麥類為好。1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配施100公斤磷肥和100公斤漚肥花生麩作底肥,深耕細作25公分,整細耙平,做成1.5米寬的平畦。以小叢纖插繁育。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種植。 選生長發(fā)育充沛、無病害的高壯苗,剪去塊莖和根須,及其葉尖和老地下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為單株,剪成殘余的老莖節(jié),以基部橫斷面出現(xiàn)白色形濫情(別名)、葉片不動散為度。按行間距20公分、穴距15公分開穴,穴深5-6公分,每穴移苗2-3株,苗基部解決齊,豎直種下,隨后兩側用土踏緊保證地平苗正,立即澆灌。天氣冷濕度低,冬天是襄陽大葉麥冬草苗木面臨的一個大考驗,襄陽中葉麥冬草苗農注意了。1畝需苗木200-250㎡上下。一般每一年開展3-4次,宜大晴天開展,要常常鋤草,另外避免土壤退化。
多選用纖插繁育。于4-5月獲得麥冬時,挖到幼葉墨綠色、生長發(fā)育健碩、無病害的主莖,抖掉土壤,剪下來塊根做貨品。隨后切掉根莖下邊的莖節(jié),留0.5公分長的莖基,以橫斷面呈白色、葉子不散了為好,根莖不適合保留過長,不然栽后大部分造成兩重莖節(jié),別名高腳苗。高腳苗塊根結出少,生產量低。
敲松基部,分為單株,用麥草捆成小把,剪去葉尖,以降低水份揮發(fā)。如為土質問題,應采取換土措施,并以同類型地被進行補禿,恢復美觀。馬上種植。栽不完的幼苗,將莖基部先放進冷水侵泡一會兒,使其吸足水份,再埋進陰涼的地方的翻土內植苗,每天或隔天澆1次水,但時間不能超過5天,不然危害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