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杉木樁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木材,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為我們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便利,也保護了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用于住宅承重木地板、房屋屋頂瓦、建筑模板等的杉木樁大多是鋸開原木后直接使用,也有部分是單板層積材,在鋸切后直接使用,為了增強其承載效果,通常通過加厚木條或增加木條的使用數(shù)量來解決。
提供一種簡單的方法,在不增加木條厚度的情況下,大大增強木條的承載能力,解決木條的彎曲變形問題,可行、可靠、經(jīng)濟的加固承重方木方板條可節(jié)省大量木材用量。
杉木樁承重面兩端的縱向中線上(以下簡稱承重背),在靠近木條兩端的鋼筋兩端牢固地固定著一根直鋼筋(鋼筋與木纖維平行),木條與鋼筋緊密接觸,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
剖切面位于受力面縱向中心線和受力面背面(受力面縱向中心線為受力面兩長邊之間的距離,且兩長邊相等且平行于兩長邊),長線;承重背的縱向中心線是指承重背的兩個長邊之間的等長線,該等長邊與兩個長邊平行。
不管走到哪里,我們都可以看到杉木綠化支撐桿,尤其是在公園內(nèi),杉木綠化支撐桿給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么我們選擇綠化支撐桿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選擇質(zhì)量好挺直美觀的支撐桿,一般杉木桿作為綠化桿不會有什么問題,但并不排除一些質(zhì)量差的杉木桿,因此在選擇是盡量排除。
2、選擇合適長度的支撐桿,由于不同的樹種,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程度的支撐桿。
3、支撐桿材質(zhì)盡量統(tǒng)一,不但可以提高支撐性能的穩(wěn)定性,還能達到統(tǒng)一整齊美觀的效果。
杉木樁作為打樁木操作工藝之挖孔技術(shù):
1、如遇流動性淤泥或流砂時,孔壁應(yīng)選用鋼護筒施工。對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校對、即查驗、即灌注護壁混凝土。要保證混凝土密實度,防止?jié)B漏。
2、對少量流砂的樁位,先將附近無流砂的樁孔先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應(yīng)選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時,將樁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井底下,使井底部革除水淹狀態(tài)下施工。
3、由于許多抽出地下水而影響場所附近原有建(構(gòu))筑物,構(gòu)成根底、地臺下沉時,要當即在抽水井孔附近樹立澆水點(管)或運用已開挖但未結(jié)束樁位澆水,以堅持水壓平衡與土體安穩(wěn)。
⑽發(fā)現(xiàn)流砂層,應(yīng)減少每節(jié)護壁高度,可用30~50cm?;炷翍?yīng)加快凝劑,加快凝聚速度。
杉木樁的種植技術(shù):
整地栽植
選擇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肥沃濕潤的陽坡或半陽坡中下部作造林地。整地前要清除灌木和雜草。20度以下的坡面,可采用全墾挖穴整地,20度以上的坡地可進行帶墾挖穴或塊狀挖穴整地。要求穴深50厘米,穴寬70厘米,穴距1.7米×2.0米。要回填細碎表土,并高出地面20厘米。土壤較瘠薄的造林地,還應(yīng)混栽1/3的馬尾松苗,以形成杉松混交林,促進成林成材。
撫育管理
杉木
杉木幼林撫育的主要內(nèi)容為除草、松土、除萌、培土扶正。撫育時間主要取決于幼林的年生長規(guī)律和土壤的水分及雜草生長發(fā)育狀況。根據(jù)本地種植情況,栽植當年要進行2次撫育,4~6月間進行塊狀松土除草,8~9月間進行除草松土。第二年開始每年進行1~2次撫育,直至幼樹郁閉成林。成林后要進行2次撫育間伐。栽植后8~10年間進行初次間伐,伐后每667平方米保留170~200株;13~15年間進行第二次伐,伐后保留120~160株。間伐時要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優(yōu),去密留稀”的原則。20年左右可進行采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