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退火材料用語
半導體芯片退火
半導體芯片在經過離子注入以后就需要退火。因為往半導體中注入雜質離子時,高能量的入射離子會與半導體晶格上的原子碰撞,使一些晶格原子發(fā)生位移,結果造成大量的空位,將使得注入?yún)^(qū)中的原子排列混亂或者變成為非晶區(qū),所以在離子注入以后必須把半導體放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退火,以恢復晶體的結構和消除缺陷。同時,退火還有啟動施主和受主雜質的功能,即把有些處于間隙位置的雜質原子通過退火而讓它們進入替代位置。退火的溫度一般為200~800C,比熱擴散摻雜的溫度要低得多。
蒸發(fā)電極金屬退火
蒸發(fā)電極金屬以后需要進行退火,使得半導體表面與金屬能夠形成合金,以接觸良好(減小接觸電阻)。這時的退火溫度要選取得稍高于金屬-半導體的共熔點(對于Si-Al合金,為570度)。
合金元素對退火的影響
對一般回火過程的影響 合金元素硅能推遲碳化物的形核和長大,并有力地阻滯ε-碳化物轉變?yōu)闈B碳體;鋼中加入2%左右硅可以使ε-碳化物保持到400℃。在碳鋼中,馬氏體的正方度于300℃基本消失,而含Cr、Mo、W、V、Ti和Si等元素的鋼,在450℃甚至 500℃回火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正方度。說明這些元素能推遲鐵碳過飽和固溶體的分解。反之,Mn和Ni促進這個分解過程(見合金鋼)。
合金元素對淬火后的殘留奧氏體量也有很大影響。殘留奧氏體圍繞馬氏體板條成細網(wǎng)絡;經300℃回火后這些奧氏體分解,在板條界產生滲碳體薄膜。殘留奧氏體含量高時,這種連續(xù)薄膜很可能是造成回火馬氏體脆性(300~350℃)的原因之一。合金元素,尤其是Cr、Si、W、Mo等,進入滲碳體結構內,把滲碳體顆粒粗化溫度由350~400℃提高到500~550℃,從而抑制回火軟化過程,同時也阻礙鐵素體的晶粒長大。
特殊碳化物和次生硬化 當鋼中存在濃度足夠高的強碳化物形成元素時,在溫度為450~650℃范圍內,能取代滲碳體而形成它們自己的特殊碳化物。形成特殊碳化物時需要合金元素的擴散和再分配,而這些元素在鐵中的擴散系數(shù)比C、N等元素要低幾個數(shù)量級。因此在形核長大前需要一定的溫度
條件。基于同樣理由,這些特殊碳化物的長大速度很低。在450~650℃形成的高度彌散的特殊碳化 物,即使長期回火后仍保持其彌散性。
深圳市英菲尼奧科技有限公司SINOWARES:專業(yè)小直徑微細金屬管件制造商及管件組合產品設計方案提供商,小直徑微細管件制造經驗15年 ,不斷突破精度要求、突破組合工藝復雜性要求及突破材料開發(fā)工藝要求瓶頸限制,現(xiàn)在,英菲尼奧產品Sinowares 60%產品暢銷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qū),英菲尼奧SINOWARES長期致力于小直徑微細金屬管件制造,管直徑在0.25MM-20MM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