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誤區(qū)三:棚內立柱埋設不當
在大棚內,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撐拱桿,防其彎折。可是,我們在走訪的過程中發(fā)現,不少大棚剛剛建成半年,就出現了立柱斷裂現象。經我們考察,該情況與立柱埋設不當有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結構或者鋼結構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溫室空間。分析原因為,出現斷裂的立柱為(從北往南數)第四排,斷裂的位置在立柱下端40厘米處,立柱裂痕呈橫向,由南側向北側擴展。
云南移動苗床廠家,昆明移動苗床建設,歡迎咨詢正規(guī)廠家。我們設計生產的移動苗床、溫室大棚具有造價低、使用壽命長、實用效果好、便于安裝和移動等優(yōu)點,歡迎來電咨詢。
造成如此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埋設該立柱時未將其向南傾斜,而是垂直于地面,結果在不斷使用后置式卷簾機卷拉草苫的過程中,形成的巨大推力通過拱桿作用于該排立柱,進而使其折斷(注:垂直于地面的立柱所能承載的作用推力要遠遠小于稍微向南側傾斜的立柱)。受大棚建造的制約,一旦棚內立柱出現斷裂,重新更換立柱的難度比較大。在選好立柱之后,再根據布線圖,分別把棚東西兩頭的兩列立柱埋設好即可。在此,我們建議,如果僅僅是立柱出現輕微斷痕,可以采取在其一旁增設加固短立柱的方法。
第三步:分次埋柱。以棚東西兩頭的“標尺”為準,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進行依次埋柱。方法:埋設開始那排立柱時,先將用于開始那排的立柱,從其上端往下測量并標記出3米的位置。然后,在“標尺”立柱(從其上端往下)3米處東西向拉一條標線,立柱埋設后,標線要與立柱的3米標記處重合。蔬菜大棚后墻和東西側墻體采用了石料建筑墻體,后墻高度,長后坡溫室后墻內側高4米,外墻高度0。按照此方法,再埋設第五排立柱,后,埋設內部的各個立柱即可。
此外,我們還發(fā)現,棚膜覆蓋后的壓膜繩固定有誤。壓膜繩的主要作用就是“壓住”棚膜,而不是破壞棚膜。不少農戶棚室的壓膜繩是從上至下傾斜式拉放的,而不是上下直著拉。搭拱架:采用鋼架體的蔬菜大棚不需要進行拱架搭設,采用竹竿或者是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進行拱架搭設。由于壓膜繩傾斜式拉放,使得其橫跨在(大竹竿或鋼管)拱桿上,時間一長,再通過拉放草苫,壓膜繩與棚膜來回摩擦,結果導致棚膜出現破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