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漢以后,信封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并產(chǎn)生很多有長白山天池片關信封的故事。氣泡層相鄰的豎排氣泡之間均設有扣帶,兩層氣泡層上的扣帶可以相互配合連接。東晉的殷浩,是個志大才疏、野心勃勃、一心想做官的人。他奉命北伐,吃了個大敗仗,被貶為庶人。后來陰1謀1家桓溫又想任用殷浩當尚書令,寫信告訴殷浩,殷浩高興得忘乎所以。寫好了回信,總擔心有謬誤,把信箋裝進信封又拿出來,拿出來又裝進去,這樣裝進去拿出,折騰了數(shù)十遍。結果是愈慎重,愈出錯,他竟把空信封寄給了桓溫,桓溫勃然大怒,于是一場長官美夢化為泡影(見《晉書·殷浩傳》和《世說新語》)。
●信封大事記1、新中國第一套普通郵資信封發(fā)行于1956年,信封上印有普9型郵資圖;漢樂府民歌《飲馬長城窟行》說:“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2、“文1革”期間,郵電部于1967年發(fā)行印有語錄的郵資信封,郵資圖為天1安門,左下方為毛1主1席語錄,全套20枚,面值8分,由北京郵1票廠印刷;3、“文1革”期間,郵電部于1967年至1974年間,先后發(fā)行的語錄郵資信封,木刻郵資圖信封及天1安門郵資圖封,統(tǒng)稱“文1革”郵資信封;4、“文1革”期間,郵電部于1970年1月至1973年10月間發(fā)行木刻郵資圖信封,郵資圖案為大慶人,大寨人,向貧下中農(nóng)學習,軍民聯(lián)防4種木刻畫,全套20枚,面值8分,10分兩種,信封左下角分別印有11種剪紙圖案,由北京郵1票廠印刷;文1革語錄信封 [2]5、我國系列紀念郵封的志號采用“JF”,從1開始編號,該系列封,自1982年8月26日發(fā)行《納米比亞日》紀念郵資封開始,即在信封的背面右下角編有“JF.1(1-1)1982”的志號;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震信封氣泡袋,其優(yōu)點在于氣泡袋在裝載體積較小的物件時,能夠將物件固定在氣泡袋中,防止物件來回晃動,有效地保護物件。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震信封氣泡袋,包括袋身,所述袋身表層為牛皮紙層,內(nèi)層為氣泡層;后來陰1謀1家桓溫又想任用殷浩當尚書令,寫信告訴殷浩,殷浩高興得忘乎所以。所述袋身包括相向的兩層氣泡層,兩層氣泡層之間形成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開口處設有封口蓋;氣泡層相鄰的豎排氣泡之間均設有扣帶,兩層氣泡層上的扣帶可以相互配合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