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是以藏族樂器和各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為主的民族樂器生產(chǎn)制造企業(yè)。兼營制作國內(nèi)各種民族樂器。該企業(yè)產(chǎn)品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時出口美國、日本、南非、智利等國。廣泛受到贊譽和好評。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中,珍藏有馬頭琴多件。其中有一支來自東蒙民間的馬頭琴,系用當?shù)厮a(chǎn)的松木制作,琴箱正梯形,箱長29厘米、上寬23厘米、下寬26厘米、厚9厘米,正、背兩面蒙以馬皮,背面皮面中央開有一個金錢眼狀出音孔,孔徑7.8厘米。琴頭琴桿用一根柴木制成,全長108厘米。要養(yǎng)成按規(guī)定指法來演奏的習慣,熟悉琴的把位和音位,逐漸達到“觸弦即準”的程度。
內(nèi)蒙古馬頭琴藝術博物館再接再厲,在各級領導的扶持下,在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了民族樂器非物質文化教育基地,使馬頭琴藝術深深根植于年輕一代,為發(fā)揚傳承馬頭琴藝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許多曲子拉熟以后,必須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為基礎。如果拉熟以后就不再慢練,就無法真的掌握這首曲子及其中涉及的技巧。
不會分段練習
很多人拉一個曲子,會一直從頭練到尾,總有錯音改不掉。針對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反復拉不熟悉,容易出錯的小節(jié),這才是練好一首曲子的關鍵。
片面“練習曲”
練習曲只是鍛煉技術的一個手段,但并不是是練習基本技術的“圣經(jīng)”,畢竟練習曲的內(nèi)容少了很多音樂的律動性。其實把一些樂曲中的難點抽取出來練習,也不失為鍛煉技術的一個好方法。過度追求技術。
雖然沒有技術空談音樂就是“紙上談兵”,但是“音樂”本身,除了“音”以外,“樂”是更為重要的。
扎木年的歷史也很悠久哦!
扎木年
扎木年的歷史也很悠久哦!我國藏族的傳統(tǒng)樂器。根據(jù)史料記載是藏文古代文獻《西藏王統(tǒng)紀》中,松贊干布賜宴時曾有藝人演奏樂器的記載,判斷出它是由傳來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也有學者考察認為是傳統(tǒng)樂器。傳統(tǒng)的扎木年,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馬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在藏族民間這些部分還有其俗稱。多使用桑木、紅木、核桃木、木制作,以紅木制品為佳。在佛像,壁畫上面有很多的運用的實例。“現(xiàn)在不僅中國有馬頭琴愛好者找我訂做馬頭琴,前段時間還有從國外找我訂制馬頭琴的客戶,市場前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