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電動閥門應注意以下幾點:操作力矩操作力矩是選擇閥門電動裝置的參數(shù),電動裝置輸出力矩應為閥門操作力矩的1.2~1.5倍。操作推力閥門電動裝置的主機結構有兩種:一種是不配置推力盤,直接輸出力矩;另一種是配置推力盤,輸出力矩通過推力盤中的閥桿螺母轉換為輸出推力。選用蝶閥應遵循的原則:⑴與閘閥、截止閥、球閥、旋塞閥等相比,蝶閥的結構尺寸,重量輕,價格便宜,故對于大尺寸管道,用蝶閥代替其他切斷閥對降低裝置建設成本是非常有利的。輸出軸轉動圈數(shù)閥門電動裝置輸出軸轉動圈數(shù)的多少與閥門的公稱通徑、閥桿螺距、螺紋頭數(shù)有關,要按M=H/ZS計算(M為電動裝置應滿足的總轉動圈數(shù),H為閥門開啟高度,S為閥桿傳動螺紋螺距,Z為閥桿螺紋頭數(shù))。輸出轉速閥門的啟閉速度若過快,易產生水擊現(xiàn)象。因此,應根據(jù)不同使用條件,選擇恰當?shù)膯㈤]速度。
控制閥的閥桿密封難度通常是,主要原因是操作頻繁,而且閥桿密封應力不能太高。如果一臺控制閥經(jīng)歷了100,000次閥桿循環(huán)操作,那么系統(tǒng)中其它類型的閥門往往只經(jīng)歷了1500次。由于結構特征的限制,不適應耐高溫、高壓及耐腐蝕、抗磨損等行業(yè)。高頻度循環(huán)操作會導致密封元件磨損,隨著時間推移會降低密封性能。為了優(yōu)化流體控制性能,控制閥閥桿不能承受太大摩擦力,因此作用于控制閥的密封應力,明顯低于手動閥門的密封應力。如果密封元件導致閥桿受到過大摩擦力,閥門的動作會滯后或出現(xiàn)速度偏差,并導致閥桿動作過大,流體控制性能降低。

根據(jù)泊松公式,氣體的密封性與氣體分子和氣體的粘性有關。泄漏與毛細管的長度和氣體的粘度成反比,與毛細管的直徑和驅動力成正比。有些人習慣于使用“F”形扳手,應嚴格注意,不要用力過大過猛,否則容易損壞密封面,或扳斷手輪、手柄,對于部分通過傘齒輪或蝸輪蝸桿傳動的閥門,采用加長杠桿或“F”形扳手來操作手輪,用力過大過猛可能導致傘齒輪或蝸輪蝸桿變形或損壞。當毛細管的直徑和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度相同時,氣體分子就會以自由的熱運動流進毛細管。因此,當我們在做閥門密封試驗的時候,介質一定要用水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用空氣即氣體就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即使我們通過塑性變形方式,將毛細管直徑降到氣體分子以下,也仍然不能阻止氣體的流動。原因在于氣體仍然可以通過金屬壁擴散。所以我們在做氣體試驗時,一定要比液體試驗更加的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