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用藥得方:用藥得法。
(2)逼簾者:與簾相接的一面。
(3)蓋料即成泥浮其上者:蓋料即紙的背面,疊紙時朝上,故曰蓋料。背面因是紙漿蕩浮而成,故較粗糙。
(4)蠲糨(juān jiànɡ)紙:為五代時溫州(即永嘉)所造,吳越國王錢镠以貢此紙者蠲其賦稅,故名蠲紙。
(5)薛濤箋:薛濤為唐代女,精,晚年居于成都浣花溪上,自造粉紅箋紙,有名于時,號薛濤箋。此為后世,沿用其名。
但用過棕刷拓邊款的人都知道,棕刷太硬,手感不好,容易刷壞拷貝紙,而且表面有很多小,經(jīng)常會扎到手。紙藥也很不相同,白族的紙藥使用沙松樹根是其一大特色,另外,具體的工藝流程也有相當大的區(qū)別。但一直以來因為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很多印人不得不將就著使用,或者直接拿舊牙刷來代替。不過,令人興奮的是,這種情況不會持續(xù)太久了,因為棕刷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有一款更加實用美觀的拓款刷橫空出世了。2015年1月的某一天,業(yè)內(nèi)的篆刻用品提供商金石印坊突然在其各大網(wǎng)店上架了一款專業(yè)性很強的拓邊款專用刷(以下簡稱拓款刷),讓很多篆刻專業(yè)人士激動不已。敦煌出土大量古紙再次tui翻蔡倫是造紙術(shù)發(fā)明人。11)撈紙讓纖維均勻地分布于漿液內(nèi),把紙簾放于木架上,雙手平抬,一端先沉入紙漿中,接著沉另一端,向內(nèi)送,用手搖動一二下,再沉一端立即抬起以獲得一邊很厚的“紙頭子”,然后用兩手把紙簾平提起,再把簾上的濕紙扣在木板上。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有幾項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xué)術(shù)界40多年的爭論。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img src="http://img3.dns4.cn/pic/161386/p4/20161115150952_5992_zs_sy.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