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承重支撐狀態(tài)下,截肢者既可以通過氣閥孔探查殘肢末端與接受腔底之間的間隙和壓力來判斷,又可以通過感受殘肢末端是否受到擠壓來判斷。為了實現(xiàn)殘端接觸與承重,一方面殘端要有很好的軟組織覆蓋,另一方面接受腔的形狀要與殘端非常吻合適配。這對截肢技術和假肢裝配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大腿假肢穿戴方法對全接觸和殘端承重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
如今大家都用襪套和氣閥孔來穿假肢。軟組織被拉向殘端。殘端的承重能力受到削弱。接受腔底端的氣閥孔甚至破壞了該處的接觸和承重。只有用特殊的氣閥將接受腔底部的氣閥孔填平,才能做到真真意義上的全接觸。只要沒有更好的方法穿假肢,殘端的承重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在我國,下肢假肢裝配沒有能夠普遍做到全接觸和殘端承重,既有認識上的原因,也有假肢裝配技術上的原因,還有截肢技術上的原因。
許多截肢者和假肢技術人員都對這個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沒有認識到全接觸和殘端承重會影響截肢者殘肢乃至整個身體的健康。為了避免殘肢末端壓痛給假肢裝配帶來的麻煩,假肢裝配技術人員站在自己的立場而非截肢者的立場,簡單地將殘端懸空在接受腔內,而不愿意追求全接觸與殘端負重的目標。截肢者則因為沒有壓痛而欣然接受。
彈繃纏繞時須注意壓力分布的情形,殘肢末端的纏繞壓力必須比近端為大,才不會阻礙殘肢靜脈的回流。新截肢患者,只要不穿戴假肢站立或步行的時候,殘肢都應以彈性繃帶纏繞,這個準則必須遵守到穿戴義肢滿一年之后才停止。改良式八字纏繞法不需先進行返覆纏繞法,直接便實施斜向纏繞。須注意只能在斜向纏繞方向施加壓力,不可在環(huán)形方向上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