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 長度選擇:普通混凝土一般選用19mm,噴射混凝土一般選用10mm。通常情況下?lián)搅繛?.9kg/m3,橋面防水層摻量0.9-1.8kg/m3,隧道用噴射混凝土摻量0.9-1.8kg/m3。[1] 攪拌工藝:先投入碎石,然后投入纖維,再投入砂子攪拌2分鐘,使纖維充分打開,然后投入水泥和水按常規(guī)工藝攪拌均勻即可。[1]
使分散于基質中的微纖形成單絲線密度為0.001 dtex~0.005dtex的超細短纖維,用其制造的非制造布是合成革用的佳基布材料。
希望客戶朋友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聚合物纖維的選擇,為更好的進行使用提供支持幫助,企業(yè)也將繼續(xù)加大聚脂纖維生產力度,為您提供更加完善的聚脂纖維產品。
纖維越長,又枝越多,會比短纖維更好地聚結砂石,因此不但能更好地控制裂縫,而且能較好地提高混凝土的整體性
一般工程混凝土中聚丙烯網狀纖維的長度為20mm為宜
投料攪拌過程 先投入碎石,
成型養(yǎng)護過程 無特殊要求,可酌情延長振實時間30秒左右,抹面時應待混凝土表面稍微鈍化后再進行,以免帶出纖維,養(yǎng)護仍應按普通混凝土的要求進行。
無特殊要求,可按正常混凝土的養(yǎng)護過程進行。不能因摻入聚丙端網狀纖維而放松對混凝土的早期養(yǎng)護。
聚丙烯纖維發(fā)生作用的條件
聚丙烯纖維發(fā)生作用的外部和內部條件
外部條件:
可從纖維在混凝土/砂漿中所處的形態(tài)以及纖維對集料的關系兩個方面來理解。
纖維在混凝土/砂漿中能否亂向均勻分布,是關系到纖維能否發(fā)生作用的關鍵。纖維作用的機理無論怎樣解釋,都必須保證纖維在混凝土/砂漿中呈均勻、亂向分布的狀況下才能發(fā)揮作用。微裂縫在發(fā)展過程中,遭遇到纖維的阻擋,消耗了能量,使其難以進一步發(fā)展,從而阻斷應力達到抗裂的作用。由于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對其表面采用不同的活性劑配伍進行處理,使纖維遇水均勻分散,再加上外力與混凝土各種集料攪拌進一步使纖維與各種集料握裹。聚丙烯纖維便于分散均勻,是所有使用過該產品的人員所公認的。我們一般在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纖維進行攪動,便可以直觀的發(fā)現(xiàn)聚丙烯纖維呈立體懸浮狀亂向分散,且長時間放置都不會有太大變化;而某些同類的產品,經攪動后可能分散,但時隔不久便會上浮為一絮狀層。據反映凡是有后者情況的纖維,在混凝土/砂漿的實際配制過程中多不易均勻分散。這種觀察辦法和有人提出的“纖維層高穩(wěn)定率”辦法大同小異。由于聚丙烯纖維密度小于水以及纖維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分散在水中的纖維受浮力及表面活化能的影響,會逐漸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分層和離析的狀態(tài),將不同品牌的短纖維放置在量杯中攪拌后靜置,在不同的時間段測量其懸浮狀層高的辦法來比較其穩(wěn)定性的辦法以判斷纖維的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