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楊酸的表皮形成作用,特別是其抗表皮作用仍大部分未被闡明。作者用3%水楊酸軟膏,可見抑制病理性過度的表皮上皮, 與外用作用相似,與外用有協(xié)同作用。相反,Marks 等用(2-12 %)水楊酸軟膏,在健康膚上得到相反的結果,他們報告表皮形成增加與外用的水楊酸濃度成正比。理論上,兩個反應可以與角層上物質的作用相協(xié)調的。角質層的部分喪失可刺激角朊細胞的。但是角質分離作用可同時伴有水楊酸抑制棘細胞層的再生或活力作用。至少在病理性增殖部位或在濃度低于5%W/W【此濃度時尚不能產生強有力的角質分離或表皮分離(剝脫)作用】是如此。

有些水楊酸精華,會先把水楊酸用中和水楊酸鈉,然后再用多元醇分散,溶解到水中。這樣可以不使用酒精溶解,相對要溫和一些,但膚感有點粘,使用體驗一般。也有采用包裹技術,用支鏈淀粉或者環(huán)糊精把水楊酸包裹,可以起到緩釋的作用,降低刺激,但現(xiàn)在的包裹技術,還做不到包裹?,F(xiàn)在市場上還流行一種超分子水楊酸,實際上是把水楊酸溶解到高分子聚合物中,讓水楊酸緩慢釋放,降低刺激性。

是什么局限了水楊酸的運用?1、脂溶性:不溶于水,需要增溶,例如乙醇。乙醇有一定刺激性,還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后水楊酸易重結晶,影響效果。酊劑不穩(wěn)定,會渾濁及析出。
2、強酸性:PH值為2.96,此PH值下游離水楊酸為50%。游離水楊酸越多,效果越好,但低ph值有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傳統(tǒng)配方為了降低刺激,只好添加和三中和,影響效果。
3、滲透性:脂溶性會影響水楊酸的滲透深度,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