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本公司生產的雙紋管湍流換熱器具有體積小,占用空間少,易于搬運,結構緊湊的優(yōu)點。本設備采用特殊工藝加工的換熱部件為雙紋紫銅管或不銹鋼管;在正常的換熱過程中,由于特殊的結構使管壁內外的流體在流動過程中形成湍流狀態(tài),從而達到換熱的*高境界—湍流換熱。該產品的傳熱系數在某流速區(qū)間內,汽一水型可達到4000 — 6000W/m2·℃;水一水型可達到 2500 — 4000W/m2·℃。雙紋強化換熱器運行過程中,由于特殊的結構使管壁內外的流體在流動過程中形成湍流狀態(tài)和雙紋管本身熱脹、冷縮的補償能力,從而使換熱管本身具有自潔能力,不易結垢,懸浮物及流體中的雜質不易附著在管壁上。由于雙紋換熱管本身的熱脹、冷縮和強塑性等能力,故在傳熱過程中換熱器熱應力相應的減少,各接口不易泄漏。使用時只須將進出水(汽)口等連接好即可使用。由于雙紋換熱管的高傳熱系數和設備的特殊結構,使設備相對體積小、表面積小則輻射熱損失?。惶貏e是在設計汽水型過冷段時采用較大的過冷段換熱面積,使凝水排放溫度很低,從而*大限度地利用蒸汽能源,體現現今換熱技術發(fā)展的節(jié)能設計理念。同時為了適應不同的場地和用戶要求,換熱器有立式、臥式兩種形式,以適應不同的位置和空間。實踐證明,該設備是現今換熱設備中理想的一代換熱產品。
介紹管殼式換熱器的安裝技巧和其表面多孔管性能
1)、熱交換器應以大工作壓力的1.5倍做水壓試驗,蒸汽部分應不低于蒸汽供汽壓力加0.3MPa;熱水部分應不低于0.4MPa。在試驗壓力下,保持10min壓力不降。
2)、管殼式換熱器前端應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間,即其封頭于墻壁或屋頂的距離不得小于換熱器的長度,設備運行操作通道凈寬不宜小于0.8m。
3)、各類閥門和儀表的安裝高度應便于操作和觀察。
4)、加熱器上部附件(一般指安全閥)的高點至建筑結構低點的垂直凈距應滿足安裝檢測的要求,并不得小于0.2m。
(1)管殼式換熱器能夠顯著強化沸騰傳熱,減少所需換熱面積。采用冶金法生產的多孔表面,其沸騰傳熱系數是光管的9-10倍,且沸騰可在很小的溫差下進行,用約278.7m2的該多孔表面就能有效地替代2016.7m2的釜式光管重沸器。
(2)在很小的溫差下維持沸騰。在熱流強度相同時表面多孔管所需的有效溫差僅為普通光滑管的1/10~1/15。
(3)臨界熱負荷比普通管高得多。表面多孔管的臨界熱負荷是光管的2倍左右。
(4)良好的抗結垢性能。對此,用多孔覆蓋層表面多孔管進行了結垢試驗。結果表明,多孔表面管具有優(yōu)良的抗結垢性能,其結垢速率明顯低于光滑表面管。
根據其采用的補償措施,列管式換熱器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1、固定管板換熱器
結構:管束連接在管板上,管板與殼體相焊。
優(yōu)點:結構簡單緊促,能承受較高壓力,造價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損壞時方便堵管或更換。排管數比U形管設備多。
缺點:管束與殼體的壁溫或材料的線脹系數相差較大時,殼體和管束中將產生較大熱應力,為此應需要設置柔性元件(如膨脹節(jié))。不能抽芯無法進行機械清洗。不能更換管束,維修成本較高。
適用范圍:殼程側介質清潔不易結垢,不能進行清洗,管程與殼程兩側溫差不大或溫差較大但殼側壓力不高的場合。
2、浮頭換熱器
結構:兩端管板中只有一端與殼體固定,另一端可相對殼體自由移動,稱為浮頭。浮頭由浮頭管板,鉤圈和浮頭蓋組成,是可拆連接,管束可從殼體中抽出。管束與殼體的熱變形互不約束,不會產生熱應力。
優(yōu)點:可抽式管束,當換熱管為正方形或轉角正方形排列時,管束可抽出進行機械清洗,適用于易結垢及堵塞的工況。一端可自由浮動,不需要考慮溫差應力,可用于大溫差場合。
缺點:結構復雜,造價高,設備笨重,材料消耗大。浮頭端結構復雜影響排管數。浮頭密封面在操作時,易產生內漏。
適用范圍:適用于殼體和管束之間壁溫差較大或殼程介質易結垢的場合。浮頭換熱器在煉油行業(yè)或乙烯行業(yè)中應用較多,由于內浮頭結構限制了使用壓力和溫度一般情況Pmax≤6.4MPa,Tmax≤400℃。